中商情報網訊:草種是發展現代畜牧業、修復退化草原生態系統、調整種植業結構、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美麗中國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材料。根據利用目標和應該場景不同,我國草種主要分為生態草和飼草兩大類。目前,紫花苜蓿、燕麥等主要飼草草種和披堿草、雀麥、羊草等主要生態草草種生產已初具規模,通過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監控,草種品質及產量不斷提高。
一、全國主要草種生產情況
1.全國主要草種產量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主要草種生產區種子收獲面積約為65萬畝,草種收獲總產量為3.48萬噸。從飼草草種生產情況來看,2021年我國主要飼草草種總產量為2.34萬噸,主要包括燕麥、紫花苜蓿、紅豆草、老芒麥、小黑麥、蘇丹草、飼用甜菜、羊茅等,其中超過千噸的草種有:燕麥1.44萬噸、紫花苜蓿0.29萬噸、紅豆草0.18萬噸、小黑麥0.32萬噸、羊茅0.11萬噸。
從生態類草種生產情況來看,2021年生態類草種總產量為1.14噸,主要包括披堿草、冰草、老芒麥、羊草、無芒隱子草、野牛草、堿茅、雀麥、早熟禾、沙打旺、錦雞兒、胡枝子,檸條等生態修復用草種和結縷草、草地早熟禾、野牛草等草坪兼用型草種。其中披堿草0.72萬噸、早熟禾0.11萬噸,羊草250噸,其它生態修復用草種和草坪草種產量極低。生態類草種存在系統性嚴重短缺狀況。
數據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各區域主要草種生產情況
從區域生產情況來看,甘肅省種植面積最大,約為30萬畝,草種生產量為2.1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63%;青海省全區各類草種收獲面積約為20萬畝,草種總產量為0.8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5%;內蒙古、新疆草種生產量分別為0.08萬噸和0.18萬噸,占比2%和5%,其它省份草種生產合計約0.16萬噸,占比5%。
數據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全國草種供需分析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草原保護與修復、人工草地改良、生態草牧業提質增效、農業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各類草種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草種需求空間進一步擴大,結合當前全國草種生產現狀,預計未來全國草種供需將呈現以下三大趨勢:
1.草種需求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2021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到203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實現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左右;《“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我國將每年實施4600萬畝左右的草原保護與種草改良生態修復;《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中也明確指出“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是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規劃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畝,草種業迎新一輪政策紅利期,各類草種需求空間被進一步釋放,今后我國草種需求量總體將呈上升趨勢。
2.草種產量逐步增漲,但草種供不應求狀態仍將長期存在
2021年,全國草種種子田收獲面積約為65萬畝。2022年,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草種主要生產區快速啟動草種業相關重大工程,優良鄉土草品種數量不斷增加,部分品種已進入原種擴繁和生產種規模化種植階段,預測自主產權草品種,特別鄉土草種優良品種的種子供給能力將有所提高,但遠不能滿足種子市場需求,草種供需矛盾仍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各類國產優良草種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十四五”期間,隨著種業振興等國家各類政策進入逐步落實階段,草種業相關重大項目接續啟動實施,我國草種的種植面積將快速增加,短期內有望超過80萬畝,優良草種特別是優質鄉土草種選育、擴繁、儲備和推廣利用加速,草種自給率及良種覆蓋率均明顯上升。
3.草種進口量呈現持續穩定的狀態或逐漸下降趨勢
2017-2020年我國草種年進口量基本穩定在6萬噸左右;2021年草種進口量為9.96萬噸,其包含飼用燕麥進口量1.32萬噸,其它草種1.48萬噸。2022年,受復雜的國際貿易形勢、持續疫情及極端干旱氣候等因素影響,加之國產草種產量明顯下降,草種進口量將維持穩定或略有下降,2023年我國草種進口量將明顯回升。但隨著國內草種生產能力的提升,預計今后我國草種進口量仍在10萬噸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趨勢。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草種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園區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