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8.72億 占網民整體86.3%(圖)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1-08-27 15:18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2021年,網絡支付類應用交易金額再創新高,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在網絡支付、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消費貸款等領域的監管力度,壓實主體責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據《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7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787萬,占網民整體的86.3%。

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網絡支付交易金額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銀行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225.3億筆,金額553.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4%和13.5%。

一是消費擴容推動網絡支付廣泛應用。2021年上半年,國內居民網絡支付消費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勞動節、端午節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金額分別達5.06萬億元和2.96萬億元。網絡支付業務規模持續增長,有效滿足消費者在購物、出游、餐飲等方面的需求,為促消費擴內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陸續在多個城市深入開展。截至2021年6月,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繼2020年在蘇州、深圳、雄安、上海、成都等地開啟不同程度數字人民幣試點后,2021年上半年,六大國有銀行在多個城市推廣數字人民幣錢包,多個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場景開始陸續接納數字人民幣。如在上海和蘇州共同舉辦的“五五購物節”上,數字人民幣消費成為主要亮點,這也是數字人民幣首次開展跨區域試點。

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網絡支付監管力度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網絡支付在內的各互聯網平臺應用的監管工作,旨在進一步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在支付監管方面,2021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將支付監管的部門規章升級為行政法規,對支付領域的市場準入和管理進一步加強。2021年3月,《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正式施行,規范了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業務,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等內容。

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規定了網絡支付類應用基本功能服務和必要個人信息范圍,防范相關應用索取非必要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網絡支付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