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臺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政策 聚焦5G人工智能等四大領域(附政策全文)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0-07-09 09:09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出數字新基建40條,聚焦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充電基礎設施等四大領域開展23項重點任務和17條政策措施。

一是開展5G發展“頭雁”行動。加大5G基站、5G專網、智慧燈桿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一批大數據中心,培育引進5G產業鏈企業,推動形成5G產業集群,到2022年,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座,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數據中心可使用折合標準機架數約20萬個,建成全國一流的5G商用試點城市和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

二是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構建行動。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定,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環境,申創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打造一批場景應用創新示范,建設“智桿”“智路”“智車”“智品”“智樁”“智園”“智區”“智鏈”“智軌”,到2022年,推動形成50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應用場景,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

三是開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鼓勵企業開展內外網改造,推動企業加快“上云上平臺”,樹立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開展大數據智能管理,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到2022年,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建成為國家級網絡空間核心基礎設施,培育1—2家達到國際水準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300個左右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和工業軟件。

四是開展智慧充電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加快推進“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車電分離。鼓勵現有運營商運用市場化手段兼并重組,形成幾家比較集中的頭部運營商。到2022年,全市充換電設施數量突破5萬個,充換電站點突破4000個,充換電服務能力達到250萬千瓦。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信息基礎設施領先城市。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全國首批5G商用試點城市和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5G場景應用生態圈基本形成,5G賦能產業在重點領域實現集群化發展,5G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座,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培育200家5G應用領域創新型企業。

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簡稱“新基建”)的決策部署,搶抓數字新基建發展制高點,激發老城市新活力,支撐實現四個“出新出彩”,結合廣州市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總書記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重點發力科技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新基建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遵循原則。堅持“數字新基建與產業創新相結合”,促進疫情后產業復蘇升級,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為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場景支撐;堅持“數字新基建與融合應用相結合”,促進工業、金融、醫療、交通、政務等行業的升級改造,運用新基建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優勢賦能“傳統基建”;堅持“字新基建與新消費相結合”,用新消費來拉動數字新基建,用數字新基建來促進生產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進而相互實現正向循環;“堅持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立足雙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國資的政策效應和引導投入。

——實施路徑。市區聯動齊抓共建,兼顧廣州既有基礎和長遠發展,重點選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等四大領域專項行動,明確三十八項重點工作,打造首批“十大數字新基建試點示范項目”,以融合應用為突破,以區域示范為牽引,以數據內容為要素,以人才集聚為根本,以生態構建為支撐,加大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催生我市發展數字新基建的頭雁效應。

二、行動目標

到2022年,全市建成泛在、高性能、精益服務、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基礎設施,滲透于生產、生活、科技、智慧城市各領域,投資乘數效應極大釋放,成為激發地域經濟活力的強勁引擎,在全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廣州經驗,未來打造全國城市級數字新基建典范。

——到2022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信息基礎設施領先城市。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全國首批5G商用試點城市和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5G場景應用生態圈基本形成,5G賦能產業在重點領域實現集群化發展,5G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座,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培育200家5G應用領域創新型企業。

——到2022年,構建全球頂尖的智能化“創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智桿”“智路”“智車”“智品”“智樁”“智園”“智鏈”,推動形成50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應用場景,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等8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10個人工智能產業園,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制造、應用和服務領域的全國領軍企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

——到2022年,形成全球跨界融合型“智造名城”。形成國內領先的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建成為國家級網絡空間核心基礎設施,培育1-2家達到國際水準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300個左右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和工業軟件。

——到2022年,建成全國智慧充電設施的標桿城市。全市的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數量充足、布局合理,能夠滿足全市電動汽車的充換電需求。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等公用充電設施服務半徑將小于1公里。全市的充換電設施數量突破5萬個,充換電站點突破4000個,充換電服務能力達到250萬千瓦。

三、主要行動任務

(一)開展5G“頭雁”行動。

1、加大網絡建設投入。推動基礎通信運營企業加大在廣州網絡建設和試點投入,結合應用場景聯合場景建設方在電網、公安、應急管理、船舶、石化、專業園區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建設5G專網,開展基于5G技術的移動電子政務專網試驗建設。探索網絡建設投資新模式,支持骨干企業參與室分系統建設。增加5G基站站址儲備,全面梳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產權物業,滾動編制年度《公共資源開放目錄》,加大公共資源免費開放力度。加強多規合一,組織編制全市5G通信設施專項規劃和配套建設標準,在地塊出讓條件中明確基站建設和用電配套需求,推動基站站址、配套機房與新建樓盤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并將相關事項納入竣工備案事項。結合5G網絡建設布局同步推進‘三線整治工作’,研究制定統建模式下的管道租賃或出售指導價、管道建設規劃等。(牽頭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國資委、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保密局,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中國鐵塔廣州分公司,各區政府)

2、優化網絡建設和運營環境。優化基站建設審批流程,編制林園用地等基站建設指引。(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管理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林業園林局、公安局、水務局,配合單位:中國鐵塔廣州分公司)貫徹省有關規定,規范有關專變投資、線損分攤等收費,進一步完善轉供電收費管理。(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廣州供電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落實支持基站直供電(直抄表)改造政策,引導各專變業主支持直供電(直抄表)改造。(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供電局等,配合單位:各區政府)推動基礎通信運營企業落實國家通信網絡提速降費要求,鼓勵其在國家和省的資費優惠基礎上降低費用或免費提供網絡保障增值服務。(牽頭單位:省通信管理局,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中國鐵塔廣州分公司)

3、提速建設智桿印發《廣州市智慧燈桿建設管理工作方案》,編制智慧燈桿管理辦法、地方標準,組建智慧燈桿投資建設運維主體,強化智慧燈桿建設的統籌。結合通信、視頻監控、車聯網等應用需求,編制智慧燈桿建設專項規劃,明確年度建設任務,有序推動智慧燈桿在市區的部署。到2022年底力爭建成智慧燈桿3.4萬根。(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國資委,廣州無線電集團,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公安局、交通運輸局、廣州供電局等)

4、推動產業鏈發展。開展強鏈補鏈,推動龍頭企業在廣州設立5G相關機構。打造省級5G產業園,重點推動黃埔區科學城、知識城、天河軟件園等5G核心產業基地以及南沙“5G+AI”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和海珠“5G+互聯網”琶洲互聯網價值創新園等關聯產業基地建設。編制5G產業重點招商目錄和廣州5G企業培育目錄,引進培育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等,各區政府)

5、建設大數據中心。加快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以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廣州)為紐帶,支持引導建設具有自主核心創新能力的綠色數據中心。制定廣州市數據中心建設導則、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標準以及數據中心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建設數據中心在線監測管理平臺,實施數據中心項目節能審查和能耗監測評估。統籌規劃各類數據中心的合理布局,優先支持新建和擴建能耗指標PUE值小于1.3的數據中心,重點發展低時延、高附加值、產業鏈帶動作用明顯第一、二、三類業務的數據中心。推動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云計算中心建設,積極配合廣東省改造擴容廣州至汕頭、惠州、韶關、清遠、云浮、湛江等6個數據中心集聚區的直達通信鏈路建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配合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網信辦、商務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各區政府,廣州供電局)

(二)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構建行動。

6、推動建設智路實施《廣州市城市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和機制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和車聯網先導區實施方案,依托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開展車聯網直連通信頻段試運營,探索車聯網發展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結合5G商用,促進C-V2X規模部署,建設有特色、規模化、可復制的全國車聯網先導區。推進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交通大腦,建立起人、車、路、云、環境協調運行的新一代綜合交通運行協調體系,開發出面向政府、產業和市民的應用與服務。到2022年,建成400公里車路協同的“智路”。(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各區政府)

7、大力發展智車依托廣汽集團等龍頭企業探索車聯網發展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結合車聯網建設推出量產型智能網聯汽車,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內部跨市、跨境測試及應用協同機制,建設環大灣區車路協同試驗網。建設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產業綜合基地,打造集線控底盤芯片、軟件、傳感器及終端設備為一體的“汽車大腦及神經系統”以及車聯網路側設備、邊緣云區域云產品等全產業鏈體系。支持黃埔、南沙、天河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高端汽車電子及零部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等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黃埔區、南沙區、天河區、花都區、增城區政府等)

8、培育終端智品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及關鍵功能部件、建設全省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打造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醫療、智能無人機等公共服務類智能產品,提高智能監控、智能感知、智能決策等行業應用類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普及4K電視、可穿戴電子、虛擬現實設備等生活類智能產品,豐富教育、出行、餐飲、購物、文旅等領域的“廣式”智能化消費體驗,提升“消費智能都市”能級。(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各區政府)

9、建設一批智園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以工業軟件為特色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創建國家級密碼應用和創新示范基地,協調推進南沙國際信息樞紐中心、增城信創產業園建設。推動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升級改造,加快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以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為重點,提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核心要素供給能力和水平,加快產業集聚。開展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攻關。以密碼創新和應用示范基地為重點,推動密碼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密碼管理局,配合單位:市網信辦,各區政府)

10、打造一批智區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5G、云計算、物聯網、AI技術等新一代技術手段,提升社區基礎設施集約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綠色生態社區建設。推動實現‘人-機-物’之間全面的信息聯通與共享,提升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現代化。拓展社區服務內容和領域,促進公共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智能化,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社區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市網信辦,各區政府)

11、優化構建智鏈實施“1+N”工程(一個龍頭企業+N個場景),積極釋放行業智能化應用場景,鼓勵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的生態。支持重點人工智能企業建設開源開放平臺,打造基于軟硬件、數據、應用等協同的新型產業生態。探索推進區塊鏈“建鏈、上鏈、用鏈”工程,促進區塊鏈產業集聚發展。探索制定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清單,推進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普惠數據供給。(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

(三)開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

12、加快企業內外網改造。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建設覆蓋全市主要工業園區的高質量外網,加快廣州開發區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推動50家龍頭骨干企業完成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鼓勵汽車、裝備、醫藥等行業工業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深度對接合作,建設一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開展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和創新機制研究,部署和運營一臺國際IPv6根服務器。(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南沙區政府等,配合單位: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

13、構建標識解析體系。加快建設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在汽車、智能裝備等重點行業建設運營一批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及以下其他服務節點,引導企業接入標識解析體系。推動基于標識解析的關鍵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集成創新應用。到2022年,頂級節點(廣州)接入行業性二級節點30個以上,接入企業數量超600家,日均標識解析量達300萬次/天。(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廣汽集團、廣智集團等)

14、加速引導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行業性、功能性平臺建設,強化平臺資源集聚能力。鼓勵工業設計線上服務平臺應用,促進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商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打造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及集群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引導集群式“上云上平臺”。到2022年,全市企業上云上平臺意識和積極性顯著提升,上云比例和應用深度走在國內前列,形成5家左右具備較強實力、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上云企業超2萬家。(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15、大力推廣工業軟件。提質升級中國軟件名城,建設國家工業軟件適配測試中心(廣州),突破發展一批“卡脖子”工業軟件,打造若干應用于重點行業領域的工業操作系統,加快集聚工業軟件行業領域的產業資源集聚,協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基地。(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16、打造定制之都實施“定制之都”示范工程,圍繞定制家居、汽車、時尚服飾、智能終端、專業服務等重點領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規模化個性定制龍頭骨干企業,打造集總部經濟、展示體驗為一體的產業集聚園區。推進琶洲定制家居總部大廈、廣州定制之都產業園(白云)、流花路定制消費體驗中心等載體建設。到2022年,培育形成5個示范產業集群,30家示范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各區政府)

17、加快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改造。發揮海珠區服裝、白云區家居及化妝品、黃埔區裝備制造、花都區皮具五大特色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推動集群內企業廣泛運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升級,提升特色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到2022年,形成5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解決方案,打造100家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建設1個定制消費體驗中心,建成數字化產教融合的人才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四)開展充電基礎設施提升行動。

18、加快智樁建設。推動羊城充平臺接入全市公用充電設施,向車主提供找樁、導航、充電、支付等一站式服務,實現充電設施之間、車和基礎設施之間互聯,不同運營企業之間的結算互通,加快建設便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智能充電管理體系。推動私樁共享,增加需求響應資源。(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供電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19、規范新建住宅小區充電樁建設。明確細化新建住宅小區電動汽車充電樁建成比例、預留比例等條件并納入土地規劃條件和工程驗收的具體標準。新建及改擴建住宅配建停車位要100%建設或預留充電樁,新建辦公類建筑、商業類建筑及社會公共停車場(庫)按不低于30%的停車位總數建設充電樁。新建住宅小區充電樁應滿足自動功率控制功能,為參與車網互動提供充電負荷基礎。(牽頭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供電局)

20、加大重點區域充電設施建設力度。建設城市道路臨時泊位、交通樞紐的公共停車場和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共快速充電樁,重點推動機場、廣州南站等公共停車場加快建設集中式充電站等。(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公安局、林業園林局、廣州供電局)

21、加快換電設施建設。建設全市換電網絡,積極發展私人電動汽車、出租車、網約車換電服務。(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林業園林局、廣州供電局)

22、構建數據化充電后服務市場。支持運營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做大充電后服務市場,建設充換電站的儲能設備。通過挖掘新能源車的電池信息、車輛的分布情況等數據,為二手車評估、電池及新能源車技術升級等后市場服務提供新的價值空間。(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廣州供電局)

四、政策措施

(一)支持應用突破。

23、支持培育一批應用示范。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聚焦工業、交通、教育、醫療、公安、政務、應急、文旅、廣電、農業等領域,推動跨界融合發展,每個領域培育不低于兩項精品應用。建立數字新基建重點項目庫,每年滾動更新,首批開展十個應用試點示范項目,擇優對入庫項目的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公共服務等基礎性建設給予一定補助。其中,對首批10個應用試點示范項目,由市政府統一授牌。對于新建、擴建項目主體,鼓勵與市、區合作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靈活建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教育局、衛生健康委、公安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應急管理局、文化廣電旅游局、農業農村局等,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24、鼓勵智能制造。對實施軟件、設備和工器具購買金額200萬元以上的經備案信息化技改項目,按項目實際購買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對國家工信部新認定的“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5G等兩化融合類試點示范項目,給予一次性獎勵。(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等,各區政府)

25、推動政府部門主動開放公共示范應用場景。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推動交通、教育、公共安全、醫療、環保、司法、社會管理、社區、垃圾分類等重點領域優化升級,支持傳統基建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實現以應用換投資,以投資換市場。(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教育局、公安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各區政府)

26、建設智慧城市平臺。建設陸、海、空、天智慧城市公共數字底座,制定公共機構數據開放計劃,推動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有序向社會釋放公共數據。(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交通運輸局、衛生健康委、教育局、生態環境局、統計局等,各區政府)

(二)支持區域示范。

27、推動一批載體建設。重點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十大價值創新園區、廣州南沙智慧港、黃埔區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廣州)、天河廣州軟件谷、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白云數據湖產業園、北京路旅游風情街、天河路5G商圈等。市財政專項資金重點向示范項目傾斜,優先支持數字新基建發展。(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等)

28、加大土地供應。統籌市新增建設用地、能耗等指標,優先保障各區打造數字新基建領域的園區載體。將數字新基建項目擇優納入我市M0(新型產業用地)范疇,享受同等政策。(牽頭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等)

(三)支持信息消費。

29、擴大信息消費產品供給。推進國家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綜合推進生活類、公共服務類、行業服務類等民生信息消費,擴大工業企業信息消費,提升軟件服務信息消費能力。支持利用5G、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區塊鏈、AR/VR等技術搭建信息消費體驗中心,依托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組織開展信息技能培訓,提升社會公眾對信息消費的感知度。支持建設舊交易館5G創新體驗中心、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等一批創新體驗中心。加快網絡零售和跨境電商發展,引導傳統外貿企業借助跨境電子商務推進轉型升級。(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等,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30、推動內容消費。豐富4K/8K節目消費,推動廣播電視企業、IPTV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加大節目內容供給,為市內家庭免費提供為期2年的影片、賽事、娛樂等超高清視頻節目試看期。(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四)支持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

31、鼓勵突破核心基礎。落實我市覆蓋科技孵化器、科技金融融合、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等“1+9”科技創新政策,將數字新基建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支持建設各類5G創新平臺、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廣州無人駕駛創新聯合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中山大學-大數據與計算智能研究所、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鼓勵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廣州)向社會開放。(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等,各區政府)

32、加大人才支持力度。落實我市‘1+4’產業領軍人才政策,每年資助支持一批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產業高端人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高端創新人才。對國際頂尖人才(團隊)來穗創新創業的,按“一事一議”給予綜合資助,對“兩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萬人計劃”專家等來穗創新創業給予一定資金資助。(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科技局、教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各區政府)

33、支持創新建設。引進國內外數字新基建領域領軍創業創新團隊,加強數字新基建相關學科建設,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結合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養一批實干型、創新型復合人才。(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五)支持生態構建。

34、搭建一批專業平臺。舉辦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論壇、峰會、大賽,搭建高水平、高層次、專業化的全球合作交流與展示平臺。鼓勵本土骨干企業、科研機構等成立聯盟、協會,參與國際產學研合作和標準制定,提升國際影響力。借助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超高清視頻小鎮等部省市共建項目,積極開展全國范圍推廣示范。(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35、洽談、簽約及注冊(落地)一批重大項目。落實我市“1+1+N”招商政策體系,對數字新基建領域龍頭企業遷入或在穗新設立公司且達到總部企業認定標準的給予綜合支持,鼓勵集中開展簽約活動。(牽頭單位: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36、設立一批專項基金。充分利用我市現有的政府投資基金,通過吸引社會資本,設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充電基礎設施”四只專項子基金,重點投資數字新基建領域。發揮資本放大功能,以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方式,帶動更大規模社會資本投資,最終形成1000億級數字新基建基金群。鼓勵通過債券融資等方式支持重大數字新基建項目,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發行公司債券。(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財政局等,各區政府)

五、組織保障

37、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分管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長牽頭的廣州市“數字新基建”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研究推進項目發展重大事項,協調解決政策落實、重大工程建設、資金安排等工作。聯席會議由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地方金融監管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國資委、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各區人民政府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集中市、區兩級財力,加快出臺配套措施,對數字新基建給予有針對性的財政、金融、人才支持細則。(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國資委、地方金融監管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等,各區政府)

38、發揮國資國企主力軍作用。推動國有企業在數字新基建中發揮應有作用,積極吸收非公經濟成分參與發展,充分發揮好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作用。同時,鼓勵國企和龍頭企業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科技型企業,通過項目混改、技術入股、知識產權入股等多種靈活方式積極參與建設。(牽頭單位:市國資委,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

39、加大督促評估力度。將數字新基建項目優先納入全市“攻

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工作范疇,進一步細化各區、各部門的任務分工,從2020年至2022年底,分組織實施、中期評估、總結示范三個階段,推進和督促各項工作落實。及時總結成果宣傳經驗,營造社會輿論氛圍。(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統計局等,各區政府)本計劃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涉及資金獎勵的有關條款納入對應職能部門管理的專項資金實施細則、管理辦法、申報指南等文件中執行。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