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招商政策 > 正文

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1年)印發(附政策全文)

發布日期:2019-10-31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10月30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黔府辦發〔2019〕22號)。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結合貴州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重點打造鄉村振興10個示范縣、100個示范鄉鎮、1000個示范村(以下簡稱示范縣、鄉、村),通過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貴州省要圍繞高速公路沿線帶、特色產業聚集區和500畝以上壩區,以集聚提升類村莊作為“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重點,以農業產業發展為主線,探索構建“一業為主、多業融合、共生發展”的現代鄉村樣板。到2021年底,初步構建起貴州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為鄉村振興貴州樣板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附:《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1年)》全文

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1年)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緊緊盯住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個底線,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把準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這個實施路徑,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要法寶,著力打造貴州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縣、鄉、村,健康有序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二、目標任務

圍繞高速公路沿線帶、特色產業聚集區和500畝以上壩區,以集聚提升類村莊作為“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重點,以農業產業發展為主線,探索構建“一業為主、多業融合、共生發展”的現代鄉村樣板。到2021年底,初步構建起貴州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為鄉村振興貴州樣板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三、示范標準

(一)產業興旺。示范縣要因地制宜發展茶等12大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強化市場導向,500畝以上壩區平均產值達到9000元以上;提高經濟作物比重,經濟作物占種植業比重達到70%以上;加快集約規模發展,推行建基地、上規模、創品牌,土地產出率達到57萬元/公頃以上;發展現代商貿物流,冷庫建設縣域全覆蓋,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示范縣至少有6家以上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示范村100%的農戶加入合作社、100%的合作社有龍頭企業帶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和利益聯結機制全面建立,全面推廣塘約村、大壩村等“村社合一”成功經驗;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18∶1以上。

(二)生態宜居。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示范村村莊規劃達到100%。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60%;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千村示范萬村推進”工程,創建一批生態家園、生態公園,打造一批“綠色小鎮”“特色村寨”,實現村莊綠化覆蓋率超過30%;對村寨內、村寨周邊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內容的山塘及農村河道進行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確保示范縣、鄉、村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高于全省當年平均水平;示范縣實現90%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示范鄉的農村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示范村公共廁所全覆蓋。

(三)鄉風文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示范縣縣級以上文明村和鄉鎮占比80%,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占比65%,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比15%,示范鄉、示范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

(四)治理有效。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完善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小組、糾紛信息員網絡,調解成功率達到90%以上;示范村委會要建設1個法治文化場所,實現一村(居)1名法律顧問;示范縣、鄉、村的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主任占比2020年達到35%、2022年達到50%,示范縣、鄉的集體經濟強村比重2020年達到6%、2022年達到7%,2020年示范村村規民約覆蓋率達到100%。

(五)生活富裕。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示范區域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州)平均水平。

四、實施步驟

(一)申報試點(2019年)。采取縣推薦、市申報、省審查的方式,省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對所報材料進行審查,示范名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擇優確定示范名單。

(二)示范實施(2020年—2021年)。2019至2020年,以貴陽市及其他非貧困縣為重點,全力推進示范試點率先發展、提檔升級;2020至2021年,逐步向深度貧困地區拓展,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新路徑、新模式。

(三)總結驗收(2021年下半年)。省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對示范工作進行總結、提煉,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經驗和范例。

五、重點任務

(一)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500畝以上壩區農業提質增效和坡耕地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打造一批農業現代化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發揮鄉村資源優勢,推進農業和文化、旅游、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不斷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促進農業發展方式革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拓展暢通產銷對接機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發展農產品電商,共推“黔貨出山”。(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供銷社,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基本消除茅圈和簡陋旱廁,推動農村新建住房全面配套建設衛生廁所,實現行政村公共廁所全覆蓋。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完善垃圾處置體系。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解決“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和村內“臟亂差”問題,實現鄉鎮周邊、交通沿線、景區周圍無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面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消除示范村黑臭水體。提升村容村貌,合理布局村莊道路,串戶路全部硬化,突出鄉土特色。推進村莊綠化建設。(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三)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和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實施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支持計劃。鼓勵職業院校、技工學校、青年志愿者脫貧攻堅夜校積極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培訓。大力建設健康鄉村,發揮縣級醫院龍頭作用,提升縣域內整體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鄉鎮衛生院堅持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并重,搞活基層分配機制,發展特色專科。加快村衛生室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鼓勵和引導城鄉居民積極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參保人數全覆蓋。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團省委、省醫保局,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大力建設高素質農村人才隊伍。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鼓勵市(州)、縣(市、區、特區)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鼓勵有志于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村青年、農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加入職業農民隊伍。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提升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大力實施萬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基層項目。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支持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鼓勵返鄉下鄉人員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賃等形式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發展農業產業,支持返鄉下鄉人員依托自有和閑置農房院落發展農家樂,開展鄉村旅游;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規劃的前提下,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扶貧辦、團省委,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五)大力發展優秀鄉村文化。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和新時代貴州精神。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和宣傳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作用。加強農村科普教育,倡導健康生活,引導農民崇尚科學,養成健康、文明、科學的衛生習慣和綠色生活方式。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責任單位:省民宗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六)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及時把示范縣、鄉、村中符合條件的優秀農村黨員、黨員致富帶頭人、優秀大學生村官、優秀退伍軍人等選配到黨組織書記崗位,注重吸引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干部到鄉村任職。在示范縣、鄉、村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鼓勵整合利用村集體積累、政府幫扶等資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村級農業資源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利用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等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范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的權威地位。加強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加強對村規民約的指導規范。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嚴防非法宗教、宗族家族勢力滲透基層組織。(牽頭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責任單位: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七)扎實推進農村改革。加快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好用好全省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信息系統和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為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供支撐。依法開展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動農村“三變”改革向縱深延伸,創新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機制,用于產業發展的扶貧資金量化到村到戶,形成的小型固定資產或產業,所有權歸村集體、使用權歸經營主體、收益權歸農戶。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做好成員身份確認,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責任單位:省農村“三變”改革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六、政策支持

(一)加強財政資金支持。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加大對示范縣、鄉、村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對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以及鄉村振興、脫貧領域公益性項目建設的支持。財政資金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按照“績效承諾獎補”的原則,省級每年對項目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在下年度資金分配中加強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示范村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村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500畝以上壩區支持政策優先向“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傾斜。財政資金以項目為載體,帶動社會、金融資本投入。(牽頭單位: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加強金融保險支持。人行貴陽中心支行要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信貸支持力度。農行貴州省分行要強化面向“三農”、服務城鄉的戰略定位,力爭縣域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加大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投放力度。適當降低門檻,優先安排能夠帶動農戶增收、符合綠色標準的農業產業。簡化申報、評審程序,加快項目審批和放款效率,降低基金使用成本。深化銀行業與共青團組織合作。按照擴面增品提標要求,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大力推廣“4321”政銀風險分擔業務模式。(牽頭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團省委、人行貴陽中心支行、農行貴州省分行,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三)加強用地保障支持。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示范縣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鄉村旅游設施等建設。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閑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于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加強林地保障,提高審批效率。(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加強返鄉人才支持。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可按規定納入就業援助、社會保險、創業扶持政策和救助體系。首次創業、正常經營一年以上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可按規定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范圍。深入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培育新鄉賢成長機制。(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扶貧辦,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要研究落實“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作,按照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的工作機制,縣委書記要當好“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一線總指揮”。各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統籌協調、實施指導、監督檢查、總結推廣。

(二)強化督促檢查。根據省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對市縣兩級黨委和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情況,對發展快、效果佳、群眾反映好的示范縣、鄉、村,省直有關部門要在財政資金分配、金融支農、項目安排、建設用地等方面優先給予支持。

(三)營造良好氛圍。新聞單位要加大對“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工作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各地在示范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樹立典型,努力在全省形成重視和支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