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印發(附全文)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8-02-22 10:15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海南省發布了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規范標準和提供機制全面建立,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供給與需求更加匹配,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人人享有、人人參與的格局總體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如期建成。以下為具體內容:

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

海南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

“十三五”是海南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關鍵時期。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均等化進程,對于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海南特色優勢、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以及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務院《“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和《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規劃背景

第一節基礎條件

“十二五”時期,按照《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和《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海南省初步構建起城鄉全覆蓋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積極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標準,深入實施《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民生項目發展規劃(2011—2015年)》,并著力推動城鄉之間、市縣之間、人群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家基本要求和本省重點任務得到全面落實,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有所增強,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公共教育普及和均等化程度有所提升。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一系列重點工程深入實施。201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6.5%,“入園難”問題初步緩解;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3.4%,小學和初中輟學率分別控制在1%和3%以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8.3%,“十二五”提高了近15個百分點。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劃片、就近入學全面實行,聯盟辦學、集團化辦學、委托管理、學區制管理等模式得到推廣,資源配置繼續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學校傾斜。全省已有10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均有所縮小。

——勞動就業和創業服務取得新成效。在經濟增速趨緩的情況下,全省深入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著力穩定就業崗位、幫扶重點人群,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等指標運行平穩,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繼續實施,幫助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和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持續推進,有多家單位被評為全國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海口市政府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12個縣(區)級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39個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站)。“十二五”時期,全省城鎮新增就業達到49.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下。截至2015年末,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8.8%。

——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明顯提高。海南省率先在全國完成了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五項社會保險條例的地方性法規修訂工作,建立起保障制度規范化、抗風險能力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和可持續發展的省級統籌管理體系。“地區間聯網結算模式”被國家推薦為異地就醫結算的優選模式,截至2015年,已與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4個統籌區建立了異地就醫結算合作關系。同期,全省社會保障卡發卡量達到385.7萬張;參加基本養老、城鄉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到526.94萬人、387.66萬人、164.17萬人、131.5萬人、127.07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統一提高到145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醫療衛生和計生服務體系不斷加強。“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醫療中心初步構建,“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格局基本形成;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快速推進,村村有衛生室的目標基本實現;全民醫保體系不斷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覆蓋城鄉。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全省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緊密型鄉村一體化改革、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參合農民鎮級醫院“限費醫療”改革試點等積極探路。國家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和婦幼健康服務進一步健全,人口計生信息互聯互通初步實現。到2015年,全省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09人,五年累計增加30%以上;每千人口注冊護師(士)數達到2.71人,增加近50%;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至6.03‰、8.02‰和10.2/10萬,降幅均在50%以上;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死亡率下降至0.86/10萬人,降幅近50%;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7.3歲,提高約1歲。

——基本社會服務筑牢民生底線。“十二五”時期,《海南省社會救助規定》《海南省醫療救助實施辦法》《海南省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等文件出臺,全省基本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以及其他專項救助為主,兜底保障全體城鄉居民的社會救助體系。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初見成效,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積極探索,孤殘兒童福利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優撫安置工作順利開展。2015年底,全省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463元/月和341元/月,平均補助水平提高到260元/月和177元/月;集中和分散養育孤兒的養育標準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月和600元/月;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5508元/年和4560元/年。

——住房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十二五”以來,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納入為民辦實事事項,并列入目標考核。省政府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目標責任制建立起來,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涵蓋公共租賃房(含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城市棚戶區改造、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墾區危房改造、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以及農村危房改造的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十二五”時期,全省累計建成公共租賃房(含廉租房)5萬套,棚戶區改造10.9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6.8萬戶。2015年底,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33.3%,遠高于全國“十二五”末20%的規劃目標,總體上解決了困難群眾的住房需求。

——公共文化體育繁榮發展。《海南省村級文化室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繼出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持續推進。“六大文化惠民工程”落地實施,共建成20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984個行政村(社區)活動室、60個公共電子閱覽室、22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市縣支中心、204個鄉鎮和2556個行政村服務點。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超額完成建設任務,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每年放映3萬多場,全民健身路徑加快建設,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工作穩步推進。澄邁、保亭、陵水、瓊中、三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一大批精品項目、樣板項目在各市縣紛紛涌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實現全覆蓋,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取得新突破。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不斷壯大,超過80%的鄉鎮以上基層文化干部和近萬名省二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接受了培訓,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有效提高。

——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持續優化。《海南省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辦法》出臺,重度無業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貧困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和家庭無障礙改造補貼制度、基本社會保險個人繳費資助制度、殘疾人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等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展開試點。全省95%的村(社區)配備了殘疾人專職委員,建立志愿助殘聯絡站1104個,示范性社區康復站建設加快推進。“十二五”時期,全省有4萬多名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享有不低于150元的補助,4萬多名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6000多戶農村貧困殘疾人的危房改造工作圓滿完成,1.5萬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享受到托養服務,3萬多名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1萬余名殘疾學生及貧困殘疾人子女獲得助學資助,4萬余名殘疾人接受就業培訓。殘疾人文化體育服務不斷完善,無障礙環境支持水平明顯提升。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