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保險業盛宴戛然而止 央行發“限購令”封鎖大額通道-中商情報網
研究報告IPO咨詢 新三板咨詢民營銀行咨詢聯系我們

香港保險業盛宴戛然而止 央行發“限購令”封鎖大額通道

金融來源:中商情報網時間:2016年03月26日 11:57 編輯:中商情報網

一場香港保險業的盛宴戛然而止,近日香港保險公司紛紛給內地客戶發“緊急通知”并進行系統修改。根據央行最新規定,內地居民赴港刷銀聯卡購買人壽險和投資險等大額險被禁,但意外險和醫療險等保障類產品且金額在3萬元人民幣以下仍可刷卡購買。

香港保險在內地賣得相當紅火,2015年內地人在香港購買新保單的保費高達316億港元,占整個香港保險業個人新單24.2%。《華夏時報》記者采訪的多個保險行業人士均認為,除了香港保單本身的優勢,其中不乏通過大額保單將資金轉移出境,但如今這條道路已經被封堵。

在央行祭出“限購令”之后,香港保險上市公司包括保誠、友邦、宏利等股價紛紛下跌,3家市值一度蒸發數百億元。香港保險以“便宜”、“理賠范圍更廣”等優勢吸引內地客人,當銀聯卡等電子支付購買大額保單被堵,香港保險正在尋找新的替代通道。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認為赴港買保險有風險,一是匯率風險;二是法律風險;三是產品風險。

大額通道

香港購買大額保險通道一步步收緊,穆迪公司對此分析稱,最新措施凸顯了在中國內地繼續遏制資本外流的情況下,香港地區保險公司面臨的政策和監管風險。

2月4日起,央行規定刷銀聯卡購買香港保險,每次交易額最高限額5000美元。但當時并未規定每日刷卡次數,也沒禁止網上刷卡,一些大額保單便刷卡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得以完成。

3月12日起,央行禁止內地居民刷銀聯卡在香港購買人壽保險及投資產品,但仍允許每次購買3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個人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產品。顯然,大額的壽險和投資類保險被禁,保障類仍得以放行。

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中介管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香港保險在價格和保障范圍有比較優勢,“此外內地資產配置無非是股市與樓市,個人境外資產配置也有強烈需求,購買香港保險能夠直接刷卡,成為資金出海的可行途徑”。

情況遠非如此,本報記者通過對香港保單的調查,香港外幣大額保單可以質押貸款,即通過購買保單的形式將資產轉移出去,通過套現又變回現金,從而實現資金“搬家”。此外,如果購買美元等外幣壽險和投資型保單,通過產品設計幾年后投資收益和本金返還,資金逐步變現,成為資金出海變現的另一種途徑。

內地人赴港無論是購買美元或者港元保單,實際上等同于配置美元資產,因港元一直盯緊美元,保持聯系匯率制度。

去年以來內地赴港購買保險暴增,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2015年數據,去年內地人赴港購買的新單保費錄得316億港元,占香港保險業個人新單保費的24.2%。在2010年內地人在港買保險僅為44億港元,僅占當年香港個人新單保費的7.5%。

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人稱,自己的業務在內地成倍成長,銷售已達數百萬元,客戶遍布全國各地,“雖然不能在內地展業,但可以通過投資交流會的形式進行。”

香港大額的保單頻頻出現在內地,千萬保單已不足為奇,最高出現了億元保單。銀聯卡刷卡通道被充分利用,有的購買一張保單刷卡數十次甚至數百次。“原本是正常購買保險配置需求,但這種瘋狂刷卡方式,已經不僅僅是購買一份保障那么簡單,所以監管層才會下限購令。”上述香港保險代理中介管理人士稱。

穆迪分析稱,躉繳保費產品是內地人士赴港購買的主要保險產品,2015年,躉繳保費占香港保險公司新業務保費總收入的49%,其中21%來自對內地人士的保單銷售。

穆迪認為,與現有的信用卡刷卡上限相比,對第三方電子支付系統的新限制會對香港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產生更深入和不利的影響,“因為第三方電子支付系統更適合大額支付,因此成為躉繳保費保單的普遍支付方式。”此次掐死銀聯卡等電子支付系統,意味著大額保單已被限購。

監管層喊話“風險”

赴港保險“限購令”推出,市場隨即引發“地震”。香港各大保險公司都在忙著給客戶發信息。本報記者在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發給內地客戶的“緊急通知”上看到,除了重申央行新規之外,還稱馬上將對此前服務系統進行修改,以適應新的監管要求。

實際上香港保險公司也在想新的辦法,以繼續大額保單的盛宴。一些保險代理人提供的方法包括,客戶在香港開設銀行賬戶,采用現金、支票支付,又或者用VISA、Master卡來支付。然而大筆資金如何合規到達香港賬戶,這在資本管制之下本身就是一道難題。

大額壽險和投資險此前還是灰色地帶,現在監管層已明確不合規。近日,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稱,個人通過一些機構到境外去旅行的過程中買了一些屬于人壽險或者是投資分紅險,“這樣的交易在外匯管理上屬于金融和資本項下交易,是尚未得到政策支持的。”

但他認為,赴港買保險更多的是居民為資產多元化配置考慮,“不完全和資本流出的壓力相等同”。

除了合規性,境外保單各種風險也應考慮其中。3月16日,黃洪談到赴港購買保險風險時稱,一是匯率風險,到香港買保險,要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保險是未來用的,這一過程可能是20年、30年甚至更長,未來的匯率走勢不明確,如果貶值就劃不來了。二是法律風險,假如雙方之間有爭議,很可能要訴諸法律,到香港打官司費用很貴,且法律跟內地不同,消費者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三是產品風險,保險公司也是企業,是企業就有生命周期,所以要考慮在什么樣的公司買比較合適。

黃洪還稱,內地保險產品經過近幾年改革,壽險價格下降了20%以上,“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與香港、與國外的價格接近,產品會更有競爭力。”

(來源:華夏時報)

熱搜:保險 銀行 央行
更多>>圖文推薦
  • 做調研 買報告 就找中商
  • 要融資 寫商業計劃書 就找中商

中商情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 “來源:***(非中商情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3、征稿:中商情報網面向全國征集創業、財經、產業等原創稿件,并為創業者創業項目、產品、人物提供免費報道!中商創業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關事宜請聯系:0755-82095014 郵箱:editor@askci.com

精華推薦
相關閱讀
大家都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