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
五大政策配合結構性改革
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在“出口”、“投資”貢獻乏力之際,“消費”正異軍突起成為經濟轉型中的最大貢獻力量。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擴大總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至更加顯要的戰略高度。
“改革正在慢慢見效,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逐步的推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北京星石投資董事長江暉表示,以投資為主導的傳統行業正在慢慢萎縮,但以消費為主導的新興產業,正在慢慢崛起,同時呈現出不可抗拒的上漲力量。
無獨有偶,上海朱雀投資董事長李華輪也認為,2016年與過去幾年最大不同是中國經濟可能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相對于“需求側”改革的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國各方面的要素生產力。
來自宏觀層面的數據,也印證了經濟結構轉型的軌跡——2015年,GDP雖然出現了緩慢下行,但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增長貢獻率卻已經高達58.4%,預計到2016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65%左右。
波士頓消費者洞察智庫與阿里研究院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人口、社會和科技發展等因素將為中國消費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對服務和高端產品的需求將急劇增長,網絡購物的增長將為更多產品開辟更大的市場。
“盡管中國經濟有所放緩,但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速度仍有望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魏杰鴻預測,到2020年私人消費將達到6.5萬億美元的規模,而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絡購物這三股新力量將推動中國消費經濟的轉型。
在江暉為代表的投資界人士看來,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并進,這意味著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但這并不是要摒棄需求側改革。在新經濟的力量還不足以托起經濟總量的過渡時期,政府并不會貿然放棄舊經濟,實施休克療法。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政府已經開始加速推進托底了,只是效果略有滯后而已,目前已經看到了一些苗頭,11月份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出現回升的勢頭。簡單說,目前的政策就是“托存量、加增量”。在這個導向下,托底會帶來經濟的企穩,改革逐步見效會帶來新增的上行力量。
“我們堅定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的長期向上拐點將在2016年出現,之后經濟將呈現緩慢上升趨勢。”上述投資界人士判斷,在積極財政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中國經濟的結構以及企業的生產效率將不斷改善,代表新經濟各個領域的領袖公司和成功轉型公司依然是中長期的主戰場。
中商情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 “來源:***(非中商情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3、征稿:中商情報網面向全國征集創業、財經、產業等原創稿件,并為創業者創業項目、產品、人物提供免費報道!中商創業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關事宜請聯系:0755-82095014 郵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