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業“十四五”展望:全力推動中國制造從“大國”邁向“強國”(圖)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9-09-25 17:40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劃起止時間2021-2025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間正值中華民族發展之路的重要性拐點,中國正處于從舊常態躍遷到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

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國產業發展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時期對于我國制造業發展同樣是極其關鍵的時期,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必須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制造業的基石,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實現中國制造由大到強的轉變中肩負重要使命。隨著智能制造領域政策的持續出臺,中國制造業逐漸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并開始大量應用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相關技術。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感知、學習、決策、執行、適應等新型生產方式。智能制造將全力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中國經濟發展更加迅速。

一、智能制造業”十三五“發展現狀

(1)全球主要國家積極發展智能制造

近年來,發達國家技術工人短缺,新興國家勞動力成本上漲,同時制造業又出現了制造地點分散、生產方式變更、制造技術日益復雜化等變革。為應對新的社會課題,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世界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了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頒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為主題的國家戰略。

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制造業強國的五大工程和十大領域。智能制造工程作為五大工程之一,成為國家全力打造制造強國的重要抓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形成四大集聚區

整體來看,智能制造產業市場潛力大,各地爭相搶占智能制造高地。目前,我國智能制造形成了4大聚集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中西部地區。4大智能制造聚集區各具特色。

環渤海地區:依托地區資源與人力資源優勢,形成“核心區域”與“兩翼”錯位發展的產業格局。其中,北京在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服務等軟件領域優勢突出。

長三角地區:培育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智能制造發展水平相對平衡。

珠三角地區:加快機器換人,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制造”主陣地。其中,廣州圍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建設,深圳重點打造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產業制造基地、國際合作基地及創新服務基地。

中西部地區:落后于東部地區,尚處于自動化階段,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優勢,以先進激光產業為智能制造發展的“新亮點”,發展出了技術領先、特色突出的先進激光產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此外,據《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山東、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占據全國智能制造指數前五。

今年山東推進智能制造升級,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入實施智能制造“1+N”提升行動,加快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及裝備深度應用,年內培育5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據悉,為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培養高水平智能制造專業技術人才,山東省級財政今年安排資金3000萬元,支持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高標準建設山東省智能制造實訓基地。

江蘇制造業規模已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智能制造發展水平處于第一方陣。截至去年年底,江蘇省累計創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728家,分布在26個行業。其中,蘇州以267家領先全省。到今年7月,江蘇省共有816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分布在45個行業,南京以123家領先全省。無論是智能車間,還是兩化融合,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均是重點行業。

上海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上海發布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到2021年,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將突破1300億元,其中機器人及系統集成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