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排行榜:上海第一 江蘇第四
來源:新民晚報 發布日期:2017-09-11 15:16
分享:

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流動,并成為衡量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中國國際人才競爭力哪個區域最強?今天上午全球化智庫(CCG)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在京發布的《2017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上海以3.91分位居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排行榜榜首,北京、廣東和江蘇位列2-4位,與上海共同形成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的第一梯隊。

圖說: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綜合指數情況

呈三個梯隊分布整體水平不高

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排名根據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指標體系得分決定的,本指標體系共分為六個維度:國際人才規模指數、國際人才結構指數、國際人才創新指數、國際人才政策指數、國際人才發展指數和國際人才生活指數,滿分為6分。

東南沿海和中西部發展較快的省份構成第二梯隊(綜合得分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擔任第二梯隊的領頭羊,但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第二梯隊還包括遼寧、山東、天津、福建、四川、云南、湖北、河北、安徽、陜西、廣西、湖南、江西、黑龍江、重慶和河南,得分跨度為2.31-1.51分。

第三梯隊主要為中西部地區國際化發展較慢的省份(綜合得分為0-1.5分),依次為新疆、吉林、內蒙古、海南、貴州、山西、西藏、寧夏、青海和甘肅,得分分布在1.49至1.15之間。雖然其中不乏與其他國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處內陸,接壤國家的人才以流向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主,現階段并未給接壤區域帶來顯著國際人才紅利。總體來看,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整體水平不高,按百分制來換算,只有上海以65.17分跨過及格線。

上海擁有最好的國際人才發展環境

藍皮書專門選取了上海作為重點研究區域,指出為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憑借其科學合理的引智政策頂層設計、開放的外商投資環境、良好的對外貿易發展基礎和完善的國際人才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加強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度。

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的6個單類指標排名顯示,上海國際人才競爭力出色。“國際人才規模指數”是六個維度指數中最能夠直觀體現國際人才競爭力水平的指數,上海排名第一。國際人才發展指數是對國際人才來中國大陸開展工作的基礎環境進行評估。數據顯示,上海達到指數最高分值1,也是六個維度指標中唯一獲得滿分的區域。上海依托港口經濟和良好的國際化發展背景,是外資企業落地和國際貿易往來的最重要門戶。另外在國際人才結構指數、國際人才創新指數、國際人才政策指數、國際人才生活指數等其他單類指標方面,上海均排名居前。

圖說:國際人才規模指數

圖說:國際人才發展指數

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學生

二級指標“來華留學生規模指數”中,當前來華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北京(0.99)和上海(0.86),這與當前我國高校的分布情況,以及高校在吸引國際留學生的政策、措施和實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關系。天津在該指數以0.42分位居第三。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來華留學規模普遍不大。

“境外來華工作專家規模指數”反映了來中國境外專家的區域分布情況。廣東是引進外國專家最多的省份(0.82),上海(0.77)、江蘇(0.64)、北京(0.63)分列2-4位。浙江雖以0.27位列第五,但與前四名評分差距顯著。這與“來華留學生規模指數”中各區域差異情況相似,說明當前我國國際人才分布的均衡程度相對較差。

“國際人才學歷結構指數”一項,安徽及西部地區人才學歷結構相對偏高,該地區引進人才針對性相對較強,且主要以普遍有較高學歷的科研類人才為主。北京、上海、廣東和江蘇的國際人才引進更趨市場化,具有多樣性,其國際人才學歷結構指數被相應稀釋。

“國際人才創新貢獻指數”主要反映境外來華專家對于行業的貢獻預期。廣東(0.75)、上海(0.65)、江蘇(0.63)排名靠前。隨著我國人才政策不斷突破創新,國際人才在中國發展將成為新常態,區域引進國際人才的工作周期需要向中長期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新作用。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