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專題】安徽省2021年將建成80個省級特色小鎮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7-07-26 08:57
分享:

      7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到2021年,安徽省要培育和規劃建設80個左右省級特色小鎮,重點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樣板,形成示范效應。自2017年起,每年將按照“縣初選—市上報—部門初審—辦公室聯審—領導小組審定”的程序,擇優篩選一定數量的特色小鎮。按主導產業定位,將特色小鎮劃分為產業類、文化和體育類、旅游類特色小鎮。

何為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一定的旅游和社區功能,有別于行政建制鎮、開發區、風景區的“非鎮非區”產業發展平臺。《意見》明確指出,建設特色小鎮,是安徽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對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創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特色小鎮建設目標

 《意見》指出到2021年,安徽省要培育和規劃建設80個左右省級特色小鎮,重點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樣板,形成示范效應。省級特色小鎮鎮區和企業運行質量好,債務負擔合理,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為有競爭力的創新集群、有影響力的細分行業冠軍。產業類特色小鎮,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15%以上,3年建設期滿后,每平方公里年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2億元;文化、體育和旅游類特色小鎮,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10%,3年建設期滿后,每平方公里年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位于貧困地區的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

 此外,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是特色小鎮的兩大“標志”。《意見》提出,安徽省特色小鎮要實現小鎮景觀化,所有特色小鎮達到3A級以上旅游景區標準。

 安徽省省級特色小鎮申報條件

 在申報特色小鎮的條件上,《意見》明確了需具備以下四項條件:一是產業基礎良好。特色小鎮應聚焦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健康養老、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體育健身、金融、電商等優勢特色產業,以及茶葉、中藥材、苗木花卉、文房四寶等歷史經典產業。二是生態環境良好。三是公共設施完善。四是規劃布局合理。選址要符合城鄉規劃,相對獨立于中心城區。

 政策助力特色小鎮建設

 為支持特色小鎮發展,安徽省政府將從資金、土地等五個重要方面予以支持。為此將安排特色小鎮建設專項資金,主要以“借轉補”方式用于扶持各地特色小鎮建設,根據各特色小鎮項目建設等情況安排,并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年度評估情況較好的特色小鎮予以獎勵。財政獎補資金用于特色小鎮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主導產業培育等方面,嚴禁挪作他用。

 在土地方面,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管控和引領作用,統籌安排特色小鎮建設用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間。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和未利用地,著力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體制改革方面,鼓勵各地創新特色小鎮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放管服”改革,將市場需要的權力放歸市場,允許特色小鎮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先行先試有關改革事項。依法向特色小鎮所在地下放各類直接面向人民群眾、量大面廣、由基層服務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

投資融資方面,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配置信貸資金,加大對特色小鎮項目儲備庫內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提供產業鏈融資服務。鼓勵設立特色小鎮建設基金,支持特色小鎮運用PPP模式開展項目建設,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銀行“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基金”綜合服務功能和作用,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落實創新創業人才扶持政策,對進入特色小鎮的產業領軍人才、大學生、企業高管、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人員等給予傾斜,加快特色產業轉型發展、領先發展,打造創新創業樣板。

 典型特色小鎮案例分析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版安徽省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及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安徽省已有5個鎮進入住建部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分別是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安慶市岳西縣溫泉鎮、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宣城市旌德縣白地鎮,以下為詳細分析:

 1、銅陵市郊區大通鎮

基本情況:大通位于銅陵市中部,古名瀾溪,建鎮已有千年,歷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鎮,與安慶、蕪湖、蚌埠并稱安徽“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譽。現為銅陵南部新城核心區,鎮域面積70.7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轄6個村、3個社區、2個居委會,人口2.3萬人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鎮,距“世界公園”黃山僅有180公里,與中國四大佛山之一九華山相隔90公里,銅青公路、銅貴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銅黃高速穿境而過,是進出皖南旅游區的樞紐和重要通道,是安徽“兩山一湖”(九華山、黃山、太平湖)的北大門,是九華山頭天門的所在地。

 多方協作:按照“規劃引領、塑造特色、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小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擬定了郊區特色小鎮培育工作實施方案和大通鎮特色小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方案,細化落實今后三年目標任務,重點開展了2017年度項目計劃安排和項目前期工作。精心開展規劃編制,積極對接浙江省城建院、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及東南大學設計院等設計單位,邀請高水準設計團隊,開展特色小鎮建設運營等謀劃工作。

 小鎮特色:以國際化發展為空間,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以產業特色化為動力,以“產業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智慧生態、城鄉統籌、創新推動、文化提升、跨越發展”的系統思維和智慧海綿小鎮的建設理念,通過全要素聚集的系統解決方案,形成大通模式樣板效應。

 總體目標:在大通古鎮4A級旅游景區掛牌的基礎上,圍繞打造“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特色小鎮總目標,緊扣“長江古驛、江豚小鎮”主題,依托“江、湖、河、洲、山、文”六大要素,大力推進“3651”行動計劃,即通過三年時間,實施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提升、民生改善、文化保護6大工程 ,建設50個左右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初步建成主體定位鮮明、建設風格獨特、生活環境整潔、基礎設施完善、主導產業成熟的特色小鎮。

 安徽省銅陵市近期又出臺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4個特色小鎮建設,到2020年,該市將培育10個特色小鎮,推動特色小鎮集群發展。

 2、安慶市岳西縣溫泉鎮

 基本情況:小鎮建于1992年3月,由原湯池、斯橋、東營3鄉合并而成,位于岳西縣城北郊,鎮政府坐落地(湯池村)距縣城僅6公里,全鎮總面積86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305個村民組,8023戶,32990人。境內居住的大部分村民均為漢族人,也有少數侗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人。

 小鎮特色:該集鎮附近有大小溫泉出水點10余處,因此而命名為溫泉鎮,該溫泉水溫49℃—59℃,水溫恒定,水質純凈,水量不衰,經專家鑒定:含19種以上微量元素,屬高熱醫療礦水,且化學成份穩定,能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尤其對關節炎、風濕性疾病、婦女濕熱過甚所產生的疾病等療效顯著,開發潛力巨大。

 政策利好:2016年12月21日,中共安慶市委、安慶市人民政府印發《安慶市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及2017年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布局風情小鎮。突出產業、功能、形態建設,做到經濟、生態、人文有機統一。2017年,每個縣(市、區)建設3個以上風情小鎮,到2020年,建成50個左右有區域影響力的特色風情小鎮,打造成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完善相關政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提高城鎮化水平。全市城鎮化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初顯成效:2016年溫泉鎮財政收入達到3707萬元,其中國稅完成2181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58%,地稅完成1526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12.2%,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3、黃山市黟縣宏村鎮

基本情況:宏村鎮位于黃山南麓,地處青弋江水系與新安江水系分水嶺,是兩大水系的主要發源地,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距黟縣縣城11公里,距黃山風景區30公里,總面積188.95平方公里,總人口1.84萬。

 黃山市在安徽省率先啟動特色小鎮建設,去年已投入1200萬元,完成了首批12個特色小鎮的規劃編制。目前,該市初步摸排特色小鎮建設重點項目163個,總投資逾400億元。按照今年7月初黃山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今年該市計劃實施項目105個、完成投資74億元,打造一批世界遺產小鎮、國際旅游小鎮、中國休閑運動小鎮、安徽文創養生第一鎮。

 小鎮戰略:

 明確目標,規劃引領先行。依托宏村世界文化遺產,圍繞攝影寫生兩大群體,以“宏村印象”為核心,輻射帶動盧村、塔川、木坑等區域,著力將宏村藝術小鎮打造成全國最具特色的創意文化旅游交流社區。注重規劃引領,本著“重本色、創特色”的原則,高標準、高起點編制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

 精準發力,提升旅游效應。堅持“旅游+”發展模式,按照“旅游+觀光”、“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農業”、“旅游+工業”等五大塊內容,著力打造四大產業片區,形成多點支撐、多業融合的產業體系。

 統籌城鄉,推動全域發展。投入18.6億元,實施宏村景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和鎮域旅游服務環境改善提升工程,相繼完工宏村印象、水墨宏村、政務新區等一批重點工程。投入2510萬元,實施危房改造1020戶,完成官川新村、屏山新村等農民新村建設4處,集中安置農村居民203戶612人。宏村、塔川、盧村等5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順利通過驗收。

 保護文遺,重視文化傳承。投入1.12億元,全面實施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保護修繕古民居180幢。搭建傳統文化交流平臺,組織宏村斗鳥、徽州婚俗、雉山鳳舞等系列地方民俗和現代演藝活動。注重徽文化生態保護核心區建設,培育壯大非遺傳承人隊伍,整理出版徽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

 健全制度,夯實發展根基。把握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建設契機,落實好政策扶持、稅收獎勵、人事制度等7個方面19項具體改革措施,設立鎮規劃建設管理分局和行政管理綜合執法分局。扎實推進宏村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工作,開展旅游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創新成立鄉村客棧聯盟、古民居人民法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站等機構。

 4、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

基本情況:獨山鎮又稱將軍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西北,大別山山脈東麓,淠河水源頭,地域面積186平方公里,人口8.7萬,全鎮以旅游業和茶業為發展方向,是全國重點鎮、全國紅色旅游先進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安徽省森林鄉鎮”。境內有獨山革命舊址群、龍井溝風景區2個國家AAAA級景區,有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字的“六霍起義紀念塔”和“六霍起義紀念館”,獨山鎮一共走出了16位開國將軍,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享有“中國第一將軍鎮”之美譽。

 初顯成效:2012年以來,獨山鎮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財政收入由2012年的853萬元提高到277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由1.9億元提高到8.9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由6000萬元提高到1.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5539元提高到10743元。經濟實力和對外形象顯著提高。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特色產業優勢彰顯。以“一油一茶”特色產業為依托,大力實施“擴園提質”工程,2016年兩茶產業實現產值近5億元。

 二是鎮村面貌煥然一新。以“全景獨山”為發展藍圖,五年來全鎮共完成集鎮拆遷6萬多平方米、征地1200余畝,啟動建設了紅軍村養老養生板塊、紅旅特色商貿街、陽光學府、獨山大市場二期、獨山商業中心廣場、獨山老政府等地塊,開發面積達20萬平方米。

 三是旅游發展提檔升級。五年以來共建成旅游賓館10家、農家樂20多戶,總計接待游客達390萬人次,先后榮獲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最佳旅游鄉鎮、首批紅色旅游古鎮等稱號。

 四是茶谷建設成果豐碩。獨山作為六安茶谷建設的主戰場和核心區,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節點打造為著力點,各項建設全面提速。六安瓜片茶主題公園全面開放,園區已于2016年9月正式對外營業,作為全市現代農業觀摩點接受觀摩;目前清淤工程基本完工,翻板壩、退岸護坡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長竹駐駕灣景觀打造工程已進場施工。

 五是精準脫貧成效顯著。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圍繞整體脫貧的既定目標,2016年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19人,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04萬元。資金保障全面覆蓋,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支持脫貧攻堅,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2016年度獨山鎮貧困村沙崗店村順利出列,全鎮實現貧困戶507戶、1850人順利脫貧,并通過省第三方監測評估。

 六是社會民生全面進步。五年來,累計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76個,改造農村危房465戶,清淤當家塘220口、溝渠240公里,除險加固小Ⅱ型水庫10座,硬化農村公路46條、70余公里。

 小鎮規劃:獨山鎮秉承“留住綠色、傳承紅色、保護古色、打造特色”的思路,按照市區綠色發展的戰略部署,牢牢抓住一谷一帶建設,挖掘紅色文化,彰顯生態特色,打造旅游重鎮,大力發展優質茶葉、精品油茶、茶谷旅游、紅色旅游等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成大獨山5A級景區,將獨山鎮打造成集“生態休閑、康體養生、紅色旅游”于一體的茶谷·將軍小鎮。力爭到2021年,集鎮建成區面積擴大到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達到5萬人,鎮內老街老巷、鎮域內主干、分支道路沿線全面實現綠化、亮化、美化。

 5、宣城市旌德縣白地鎮

基本情況:旌德是中國靈芝之鄉、中國宣硯之鄉、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縣,并成功創建安徽第一個、全國第六個“國際慢城”。旌德縣云樂鄉被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旌德縣白地鎮被住建部授予“首批特色小鎮”,是全市唯一一個入選的鄉鎮。

 小鎮區位:白地鎮,位于安徽省東南、宣城市旌德縣西南,距離黃山風景區37公里,是通往黃山的東大門。這里區位優勢明顯,205國道貫穿全鎮,距合(肥)銅(陵)黃(山)高速譚家橋出口僅15分鐘路程,集鎮每天直發黃山、上海、杭州等7個大小城市班車10多班次。

 小鎮特色:小鎮圍繞全域旅游加美麗鄉村戰略,以宣硯和徽派元素風格為特色,堅持規劃引領,突出人文底蘊,強化項目帶動,打造宣硯特色小鎮。

 小鎮著力建設三大版塊——以宣硯文化園、江村、旌歙古道、豐谷香榧、白地白茶園、天天開心農場為主打的健康旅游版塊;以黃山膠囊、礦泉水廠為主打的健康制造版塊;以黃山東大門旅游集散中心、江村度假村、特色宣硯小鎮為主打的健康服務版塊。

 小鎮建設:宣硯文化產業園占地60畝,總投資1.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主要建設創硯坊、綜合辦公樓、文房四寶工藝展覽館、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宣硯技藝傳習基地、后勤生活保障服務中心等。一期工程主體建筑已完工并于2015年初完成全面入駐。

 2017年,白地鎮將繼續投資打造二期工程,擬建造宣硯小鎮大學生文創中心、文化旅游產品購物中心、餐飲(藥膳)服務、休閑養生中心、徽文化古村落、大師工作室及輔助(綠化、道路)等設施。項目建成后,宣硯文化產業園將構建以宣硯為主導的文房四寶加工工藝展示、文房四寶終端體驗、文化藝術交流、原生態餐飲服務為一體的文化旅游中心,并將成為國家4A級景區,預計年接待游客量將達20萬人次。

 初顯成效:宣硯文化產業園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以宣硯文化為龍頭,與游江村、走古道、品白茶共同形成了宣硯小鎮特有的健康服務產業,使得小鎮全域旅游自成體系,游客接待量不斷攀升,2015年游客接待量超過20萬人次。健康制造為鎮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本地群眾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參與到宣硯產業手工制作中,每年至少增收500萬元。黃山膠囊公司每年為地方經濟貢獻利稅0.87億元,帶動700人就業。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