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四川省服務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2014—2017年)_可行性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商情報網 ?
歡迎您進入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制研究中心!
當前位置:中商首頁 >> 可研報告 >> 項目立項審批政策

報告介紹

四川:四川省服務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2014—2017年)

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我省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任務,是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提升全省經濟整體實力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促進全省服務業提速發展,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總體要求,堅持市場化、產業化、信息化、社會化、國際化發展方向,以改革開放統領全省服務業發展大局,深入推進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貿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實施“服務業示范引領工程”,大力推動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著力提高配套服務能力和支撐保障水平,積極構建區域協調、產業互動、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體系,全面提高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努力建設西部現代服務業強省。
  
  (二)發展目標。全省服務業提速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加凸顯,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更加突出。
  
  2014年實現新變化。全省服務業穩步發展,改革工作起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基礎工作逐步完善。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達到9%,實現與GDP同步增長,占GDP比重達到36%以上。
  
  2015年實現新進展。全省服務業加快發展,省級服務業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重點行業發展提速,中心城區轉型發展起步。服務業增加值增速超過GDP增速,占GDP比重達到37%以上。
  
  2016年實現新跨越。全省服務業保持加快發展態勢,改革試點經驗全面推廣,龍頭企業競爭力增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模化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速超過西部地區平均增速,占GDP比重達到38%以上。
  
  2017年邁上新臺階。服務業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內部結構和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在2012年基礎上實現翻番,達到1.6萬億元以上,占GDP比重達到40%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服務業投資、稅收收入、就業人數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分別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稅收收入、就業總人數、城鎮新增就業總人數的65%以上、65%以上、36%以上、8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服務業改革。
  
  1.改善發展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取消和減少前置審批,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提高服務業投資便利化程度。進一步取消和下放服務業領域投資、生產經營、資質資格等許可認定,嚴控新設行政審批事項,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破除行業壟斷,促進資源與要素自由流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信、鐵路、金融等行業建設,有序放開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推進社會組織社會化、行業協會市場化改革,探索一業多會,建立完善自律性管理約束機制和清退淘汰機制,規范行業商協會。
  
  2.加快市場化進程。改革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制訂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規范健全申報、預算、采購、監管等流程,加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力度。制訂完善引進社會服務管理辦法和后勤服務社會化管理標準,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后勤服務社會化、市場化改革。
  
  3.深化改革試點。深化成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圍繞建設國家區域性服務業核心城市和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等開展先行先試。深入推進自貢市、德陽市、廣安市和簡陽市、資中縣開展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在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健全政策體系等方面探索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總結推廣先行先試經驗,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市(州)、縣(市、區)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積極爭取在物流、旅游電子商務等領域建設國家級示范(試點)省、市,帶動行業改革創新。
  
  (二)加快推動重點地區突破發展。
  
  1.打造首位城市。推動成都市加快建設服務業核心城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競爭力的運籌決策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加快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務服務、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高端服務業,推動天府新區引進和培育一批知識密集型、高技術服務業,促進高端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配套發展,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培育總部企業,提升總部能級,發展總部經濟。高品質建設商務樓宇,發展樓宇經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新興服務業。爭創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際化平臺,推動優勢服務業向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力爭到2017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超過80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5%,對全省服務業發展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
  
  2.培育區域增長極。支持綿陽、瀘州、樂山、南充、達州、涼山6個市(州)依托資源優勢、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率先發展。強化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做強2—3個主導產業,做優1—2個特色產業,培育現代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大力推進集聚發展、連經營等現代服務創新模式,培育一批技術先進、主營業務突出、具備區域輻射能力的服務業企業,做大區域服務業板塊,發展成為服務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的區域中心城市,打造服務業發展次級增長極。引導其余二級城市發揮比較優勢,以服務本地化和特色化為導向,推動城市經濟轉型發展。支持甘孜州、阿壩州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和民族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等服務業。
  
  3.提升縣域發展水平。按照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原則,支持平原地區縣加快發展專業市場、公路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為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的支撐和配套服務能力;引導丘陵地區縣重點發展商貿流通、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支持大中型流通企業延伸連鎖網點到農村,改善城鄉消費條件;鼓勵盆周山區和民族地區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促進民族地區經濟振興發展。重點推動百萬人口大縣發展特色服務業,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商貿流通、文化旅游、休閑農業示范縣和特色鎮;積極培育農村金融、農技推廣、農機服務等農村服務業,充分發揮中心鎮和小城市的節點功能,推進工業消費品、農資、農產品雙向流通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縣域服務業發展水平。
  
  (三)加快推動重點行業引領發展。
  
  1.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滿足“工業強省”戰略要求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深化分工與合作,推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金融業。深入實施金融改革,縱深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引進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基金資產管理等各類內外資金融機構以及與金融業密切相關的中介機構在川設立區域性總部、法人機構或分支機構。引導金融機構到省內二級城市或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推進縣級聯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重點建設多層次股權市場、多品種債權市場和培育各類要素市場。加大金融產品開發和創新抵押質押、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加快保險業務創新,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探索建立金融創新示范區。2017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物流業。以提高全社會物流運作效率和降低物流運行成本為核心,依托西部交通樞紐建設,在成都、綿陽、達州、遂寧、瀘州等城市有序推進國家級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建設,打造航空、鐵路、公路、水運貨物轉運中心。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和港(口)站(場)集疏運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現代物流集聚區。加快建設成都綜合保稅區、德陽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完善電子口岸和通關協作。推動全省物流信息化和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穩定開行蓉歐快鐵,增開城際間鐵路貨運班列和公路貨運班車,推廣多式聯運、集裝箱及甩掛運輸,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2017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科技信息服務業。積極發展科技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成立工業設計企業和工業設計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大學科技園等機構,建設研發設計交易市場和多種功能的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市場化運營。選擇軟件開發、物聯網服務、“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應用等發展領域,積極培育云計算、數字出版、網絡增值服務、空間信息服務、遠程醫療等新興信息服務業態,促進數字內容和信息網絡技術融合創新,大力推動數字虛擬等技術在生產經營領域的應用。推進人口、地理、醫療、社保等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和社會化服務,創新發展消費型信息服務業。
  
  會展業。以成都為發展極,市(州)、縣(市、區)、鄉(鎮)為支撐點,構建“一極多點”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充分發揮西博會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依托自身產業優勢和特色資源,培育本土會展品牌。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展會機構和品牌會展,推動特色展會走出四川、走出國門。加快政府主導型展會市場化進程,培育大型本土會展企業。加快發展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網上會展。會展業直接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17年,5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數量達到20個。
  
  2.加快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運用現代服務理念、現代經營模式和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城鄉居民生活改善和品質提升需要。
  
  商貿流通業。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和經營模式應用,推動專業市場和餐飲業轉型發展。大力發展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社區商業等多層次流通網絡,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鼓勵流通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服務產品創新,推動專業市場和餐飲業轉型發展。大力建設農村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流通網絡,支持大型超市與農村合作組織對接,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構建便利實惠通暢的城鄉商貿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惠民購物全川行動”三大市場拓展活動。2017年全省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
  
  旅游業。發揮旅游資源富集優勢,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保持大成都旅游經濟區領先發展,積極培育成德綿樂、成渝、成雅攀3個旅游經濟帶和大九寨等5個特色旅游經濟區,推出九環線等5條旅游環線。積極創建國家A級景區,建設大香格里拉等新興旅游目的地,培育農業觀光、文化體驗、生態旅游、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等旅游消費熱點,發展自駕游、文化創意、網絡在線、旅游裝備、旅游傳媒等新業態。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加強旅游安全管理和救助,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2017年全省旅游總收入超過6800億元,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文化服務業。做強做大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影視、文化旅游和演藝娛樂產業,重點培育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產業,建設一批出版發行、文化創意、動漫游戲、影視娛樂等項目和園區,提高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建設成都核心發展區和川西民族文化、川中歷史文化、川南民俗文化、川東北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區,打造具有鮮明四川特色的重點文化產品。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廣告、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延伸文化產業鏈。2017年全省文化服務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
  
  3.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發揮新興服務業附加值高、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低的優勢,將新興服務業培育成帶動經濟發展、吸納勞動力就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電子商務。加快構建電子商務市場體系,推動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鼓勵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技術和產品,探索模式、管理和服務創新。加快培育建設一批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園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2017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萬億元。
  
  服務貿易。穩步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做大計算機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建筑安裝及勞務承包服務、旅游等優勢服務貿易行業規模,加快培育金融、文化、教育、體育、中醫藥等服務貿易新增長點。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發達地區服務外包轉移,大力開拓歐美、日韓、港臺等重點市場,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2017年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15億美元。
  
  健康養老服務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完善健康養老基礎設施,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培育和發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醫療、營養保健、健身休閑、養老服務等業態和經營模式。建設一批健康養老服務項目,加快形成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實行連鎖經營的健康養老服務企業。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面向市場提供多元化的養老服務。積極發展心理咨詢、老年陪護等人文關懷服務業。研究制訂健康養老服務業行業標準,規范發展養老服務業。
  
  (四)加快培育市場主體。
  
  1.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研究制訂服務業大企業大集團動態培育目錄和方案,引導大企業大集團創新經營模式、拓展業務渠道、優化服務內涵,提高專業水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鼓勵通過融資、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資源,拓展服務半徑,提高產業集中度,做大市場規模,形成具有規模效應、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信息化水平高、品牌知名度廣、輻射示范性大的服務集群。到2017年,培育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信息化水平高、品牌知名廣、輻射示范性大的服務業集群。
  
  2.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引導和鼓勵服務業領域自主創業。優化審批服務,強化政策支撐,積極引導和扶持服務業個體工商戶轉為中小微企業。研究制定對成長性強、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微企業的培育成長計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3.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建立企業、政府和行業協會聯動的品牌建設工作機制,鼓勵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四川服務名牌”、“四川質量獎”、“四川著名商標”。引導各地挖掘產品和服務的文化內涵,打造地方名牌。鼓勵企業注冊商標和知識產權,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加快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支持企業參與標準制定以及國內外各類質量和服務管理認證,促進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到2017年,力爭打造培育四川服務名牌100個。
  
  (五)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1.抓好投資促進。把擴大投資作為拉動服務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充分利用西博會、科博會、酒博會、旅博會等知名展會和“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重大活動平臺,依托國家級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以及產業園區、集聚區,注重梯度與跨梯度承接,創新招商方式,實現招大引強,促進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2.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省每年統籌推進100個具有引領性、支撐性、帶動性的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建立完善省級服務業重大項目庫。加大重大項目的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重大項目協調服務機制,定期對開展督查,切實解決問題,確保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各地、各行業每年也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篩選、高質量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六)加快開放合作步伐。
  
  1.提升“引進來”質量。加快推進綜保區、保稅物流中心和港澳(成都)現代服務業園區、錦江區現代服務業促進中心、天府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等開放合作載體平臺建設,深化與臺港澳和新加坡投資合作,積極引導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投向物流、金融、商務服務、旅游等重點領域,優化服務業外商投資結構。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服務理念和水平、具有戰略性和引領性的優質企業和高端項目,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鼓勵跨國公司來川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運營中心、分撥中心、轉運中心、外匯資金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2.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赴境外戰略性投資,開展海外并購和重組,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國際營銷網絡,參與全球競爭,提升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本運作和資源要素配置能力。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知名的服務聯盟,主動發起設立跨國企業聯盟,參加大型國際專業會展。推動金融機構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各種形式的金融服務,鼓勵中介機構為本土企業境外投資提供戰略、管理、法律、風險評估和信息等咨詢。
  
  3.加強區域合作。著眼于經濟結構、服務業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加強與周邊省(區、市)政府的工作對接,推進檢測檢驗、質量標準等互通互認。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北部灣及周邊省份交流合作,重點推進金融、旅游、物流、會展等行業跨區域對接、信息交流和產業協作。鼓勵組建跨區域的產業或技術聯盟,通過品牌輸出、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知識產權投資等方式開展跨區域經營,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實現區域共贏。
  
  三、重點工程
  
  (一)中心城區轉型發展工程。總結推廣成都市中心城區發展服務經濟的經驗,從2014年起,推動有條件的二級城市選擇確定1個中心城區開展經濟轉型發展先行先試,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區服務業。適應制造業轉型升級要求,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工業園區集聚發展;適應居民消費需求多樣化需要,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擴大服務供給。加快中心城區資源整合,推進舊街區、棚戶區改造和企業“退二進三”,合理規劃并加快建設新型商業街區、城市綜合體,提升城市整體服務功能。強化高端要素集聚,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金融、商貿會展、文化創意、商務服務、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城市繁榮繁華標志區,提升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中心城區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到2017年,形成5個服務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的中心城區;力爭20個一、二級城市城區經濟實現向服務經濟轉型,服務業占比超過50%。
  
  (二)主輔分離發展工程。鼓勵制造業企業由加工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環節和營銷服務產業鏈兩端拓展延伸,引導企業將內部服務活動外部化,非核心業務外包或分離,發展科技研發、現代物流、貿易營銷、設計策劃、文化創意、資產管理、專業配套服務等專業化服務,逐步面向社會、行業提供服務,盡快發展成為第三方生產性服務企業,從產品制造商向服務供應商轉變,建立新的發展模式。按照《關于推動四川省制造業主輔分離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川經信服務〔2014〕70號),每年在全省選擇一批有條件的行業和企業實施推進。
  
  (三)集聚區建設工程。編制實施全省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規劃。依托重大產業基地、產業園區、開發區、城市功能區等特定區域,整合資源,突出主導產業,全省重點打造100個省級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服務、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科技信息、節能環保、商務服務集聚區。加大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集聚區綜合服務能力,降低入園企業交易成本和商務成本,推動集聚區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支持有條件的市(州)、縣(市、區)打造各具特色的各類服務業集聚區。到2017年,全省培育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其中1000億元級集聚區4個、500億元級集聚區10個、100億元級集聚區30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作用,建立完善領導小組會議、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目標考核制度,形成統一領導、職責明確、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行業商(協)會作用。各地要加強對服務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建立完善相應的協調機制,推動本地區服務業加快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研究制訂行業分類差異化政策,提升政策執行效果。提高用地保障和服務能力,落實水電氣等要素保障。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服務業投入力度,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加快發展和建設,在服務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率先突破。
  
  (三)強化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研究制訂綜合性吸引人才優惠政策,多渠道引進國內外高素質、復合型現代服務人才。依托省內高校、職業院校共建服務業緊缺學科專業,加快培養服務業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對政府管理人員、服務企業經營者的培訓力度,組織赴境外、赴知名高校培訓,提高業務能力、經營水平和管理層次。
  
  (四)抓好督查落實。健全服務業發展督查落實工作機制,將服務業發展主要指標納入市(州)政府目標管理。各地、各部門要制訂四年行動計劃年度推進方案,抓好工作落實。進一步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和運行分析,客觀準確及時反映全省服務業發展現狀。

查看中商資質>>工程咨詢甲級專業

機械 電子 農業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鋼鐵 紡織 化纖 輕工 石油天油氣 綜合經濟
火電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醫藥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務糧) 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給排水、燃氣動力、環境衛生)

更多>>中商的優勢

更多>>典型案例

機械行業 電子行業 醫藥行業 石油天油氣 能源行業
化工行業 輕工行業 紡織行業 化纖行業 有色冶金行業
生態環保行業 建筑行業 農業行業 建筑材料行業 鋼鐵行業
物流行業 市政工程項目 旅游項目 通信信息行業 電力行業

400-788-9700

服務時間:7天*24小時

中商咨詢集團| 關于我們| 媒體報道| 品質保證| 客戶評價| 網站聲明| 媒體合作| 誠聘英才| 廣告服務| 聯系方式| 意見反饋

客服電話: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報告咨詢:400-666-1917 企業上市IPO咨詢:400-788-9689 商業計劃書咨詢:400-788-9700 可研報告咨詢:400-788-9700 產業園區規劃咨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41號嘉泰國際大廈B座13層(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區紅荔路1001號銀盛大廈7層(團市委辦公大樓)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報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57834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3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