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科技廳 財政廳關于加快民生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_可行性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商情報網 ?
歡迎您進入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制研究中心!
當前位置:中商首頁 >> 可研報告 >> 項目立項審批政策

報告介紹

寧夏科技廳 財政廳關于加快民生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

  寧夏科技廳 財政廳關于加快民生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更好地發揮科技進步對民生改善的作用,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科技部《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重要意義
  
  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學技術,是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生事業與民生科技發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大力發展民生科技,在提高醫療健康水平、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應對突發性重大事故自然災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事關民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民生科技事業為推動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后五年是我區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人民整體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提升,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區域統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都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發展民生科技已成為我區新時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民,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結合。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為主要抓手,組織實施科技惠民計劃,著力開展民生科技創新,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對改善民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將科技成果轉化與民眾生活緊密聯系,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達到降低生產生活成本、提高效益、促進和諧、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二)基本原則
  
  --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統籌公共科技資源,突出抓好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力爭取得若干重大突破。
  
  --以人為本、夯實基礎。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科技人才開發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培養支撐民生建設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支撐發展、惠及民生。在充分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的同時,把服務民生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積極開放、深化合作。積極開展與科技大省、國家大院大所及國外的科技合作,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向我區聚集,以科技大開放促進科技大發展。
  
  --搭建平臺、推動創業。把科技創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載體,搭建創業平臺,完善優惠政策,以利益機制為紐帶,激發科技人員創業熱情,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三、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
  
  經過五年的發展,基本形成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符合,與重大民生需求相適應的民生科技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建立一支素質較高、創新能力較強、與民生需求基本相適應的民生科技人才隊伍;突破一批民生科技領域急需的共性關鍵技術;示范應用一批綜合集成技術,推廣普及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建立政府主導和市場需求牽引相結合,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民生科技投入體系和多元化社會投融資體系;民生科技成果產出率和轉化率明顯提高,民生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
  
  (二)主要任務
  
  --提高健康水平。加快醫療健康科技發展,重視防病、治病先進技術和方法的拓展,突破重大疾病防治、公共衛生防疫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及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培育和發展以中回醫藥、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為主體的健康產業,加強體育科學和應對老齡化科學研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加強污染控制、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濕地保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態修復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和應用示范,加大適用性強、效益突出的重大成果推廣應用力度,開展綠色建筑與人居環境改善、促進節能減排與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與轉化,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針對突發性重大事故與重大自然災害,加快發展極端氣候災害的精細化預警預報、重大地質災害的預測監測、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等技術的研發與轉化應用。研究建立完善的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網絡,加快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的研究和開發,提高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管理能力。
  
  --提高公共安全與社會管理水平。建立食品安全主動預防和快速應對目標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大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會公用設施和重點行業企業安全運行的科技保障水平,保障生產安全。開展智能交通旅游產業開發等關鍵技術開發與成熟技術的轉化應用,加強核心技術突破、技術系統集成和重大裝備研發,全面提升公共安全與社會管理水平。
  
  四、實施一批重大民生科技工程
  
  集成國家和自治區人才與資金,著力加強民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一)人口健康領域
  
  --農村和社區衛生適宜技術研究與示范。加大疾病防治、衛生保健、優生優育等先進實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建立與農村和社區急病救治、健康需求相適應的適宜技術示范工程和醫療技術保障體系。
  
  --重大疾病臨規范化綜合診治技術應用研究與轉化。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慢性病、地方病、重大疾病為重點,開發早期診治、藥物治療、個體化治療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加強適宜技術的轉化推廣。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范技術研究與示范。建設突發疫情處置技術平臺,開展癥狀監測、病原診斷等技術攻關,建立突發疫情預警模型,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范與應急救援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優先發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技術、流行病防治技術、重大傳染病防治技術、職業病防治新技術。
  
  --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技術應用研究。加大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技術與產品開發力度,研制、推廣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體育健身新項目、新方法和新產品。
  
  --優勢特色中藥材品種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開展甘草、黃芪、秦艽、柴胡、黃芩、葫蘆巴等大宗優勢中藥種子種苗生產、規范化種植、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開展大宗優勢中藥材炮制技術與飲片質量標準研究,建立藥材的炮制標準操作技術規程(SOP),提升中藥材原產地加工水平。
  
  --回醫藥理論與新藥研究開發。開展回藥文獻、醫案傳承、特色診療方法和原理等醫藥資料的搜集、挖掘和整理。研究開發治療疑難雜癥、多發病特色診療技術和回藥產品,規范提升特色醫療機構制劑生產工藝;研究開發具有鮮明回族特色、功效確定的保健品。逐步構建集理論傳承、臨床驗證、方劑標準、生產工藝為一體的回族醫藥產業技術體系。開發以大宗道地藥材為主要基源的特色中藥、保健食品,培育大中回藥產業。
  
  --生物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重點研究利用誘變和基因操作等育種手段加強菌種選育。開展生物反應過程中混合、傳質、反應器類型及操作方式等工程因素對生物過程的影響及控制技術研究,提高抗生素發酵工藝技術水平。開展活性更高、選擇性更強、安全性更優的發酵衍生新品種及生物藥品的研究與開發,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工程藥物、生物制藥產品、中藥獸藥、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等終端產品,開展大宗、特色原料藥生產工藝優化。
  
  (二)生態環境領域
  
  --生態保護與恢復重建技術研究與示范。加大防沙治沙、脆弱生態區域生態保護、受損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城鎮生態環境構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力度。
  
  -- 城鎮生態環境防御體系建設研究與示范。開展城市綠地系統構建與生態園林建設、綠化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綠地病蟲害監測與系統防治技術及示范;開展生態系統變化規律監測研究,城市污染場地風險評估與土壤修復技術研發示范等。
  
  --濕地生態保護技術研究與示范。開展沿黃濕地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與區域生態安全關系研究,加強湖泊濕地富營養化控制和治理技術、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及開發利用技術、濕地生態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示范。
  
  --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研究與轉化推廣。加快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餐廚垃圾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廢舊商品回收分揀處理技術與設備、工農業廢棄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大氣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污染源控制技術與裝備的研發與轉化。
  
  --綜合節水技術和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加快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工農業綜合節水技術、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技術、城鎮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發與集成示范。
  
  --城鄉規劃、建筑節能與居住環境改善技術研發與轉化。重點開展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長遠規劃關鍵技術及動態監控,以節能、節地和節水為先導的城市綜合節能和新能源合理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集成示范;大規模推廣應用節能與綠色建筑關鍵技術;開展既有居住建筑功能提升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提高城市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環境。
  
  (三)防災減災領域
  
  --氣象災害防御技術研究。重點研究干旱、霜凍、冰雪、雷電、煙霧、沙塵等極端和突發性天氣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精細化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技術等。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建立健全地質勘察和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研究開發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的預測預報和應急救災技術。
  
  --城市和森林火災消防技術研究。研究開發城市和森林火災預警預報技術、火災防治監控報警及應急處理技術、現代消防技術與裝備、火災救援新技術。
  
  (四)公共安全與社會管理領域
  
  --食品、藥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轉化。重點開展大宗食品、藥品安全控制、跟蹤、溯源和應急處置技術、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技術、超市食品安全防控技術、食品污染物高新檢測技術等的研究與示范推廣。
  
  --生產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研究開發礦生產安全與救援支持技術、交通安全疏導與應急處置技術、高危行業勞動保護關鍵技術,并根據地區實際,開展成熟技術的集成示范推廣。
  
  --社會治安關鍵技術應用研究。研究開發社會治安監控技術,現代刑事偵察技術等。
  
  --文化旅游科技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技術開發與集成示范。開展旅游行業技術和服務標準規范研究;開展地方旅游資源、歷史遺跡、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開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價值利用和推廣技術的轉化應用;開展紅色旅游和回族地區文化走廊旅游服務應用示范,增加旅游產業科技含量,促進城市創新發展。
  
  --智能交通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重點開展交通信號控制技術、道路監控技術、道路誘導技術、停車場管理技術、公交智能調度技術、交通運輸管理信息化技術等的研究與轉化。開展交通組織管理技術、城市道路組織技術、車輛GPS定位導航技術、自適應交通控制技術、交通綜合信息管理技術等研發與轉化。加強高速公路快速養護與智能管理技術研究和應用,進行相關成熟技術的集成示范。
  
  --社會管理創新。重點開展數字醫療、遠程教育電子商務、數字社區等方面的創新與應用。借助科技手段,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就業服務模式、社會保險服務模式、養老服務模式、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等,為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作出貢獻。
  
  五、加強能力建設
  
  (一)加強民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圍繞民生科技重大需求,結合重大科技專項,大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團隊,不斷加大民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力度,培育一批民生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隊伍。
  
  (二)強化民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重點圍繞人口健康、食品及生物安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公共安全技術、災害預測預警與綜合防御、檢驗檢測等民生科技領域,加大專業化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建立民生科技研究開發機構。
  
  (三)加強民生科技產業化基地和園區建設
  
  進一步完善部區、院地合作共建機制,吸引國家級科研機構、項目和國家部委資源向寧夏聚集。積極推動中衛沙坡頭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進入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行列。深入推進自治區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中部干旱帶與六盤山區道地中藥材產業科技示范基地、鹽堿地改良科技示范區等基地和園區建設,為解決我區重大民生科技問題,提高民生科技創新能力與服務水平,實現科技惠民提供科技支撐與試驗示范。
  
  (四)加強民生科技服務機構建設
  
  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開放科技資源,為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和民生科技產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和科教資源支撐。進一步優化提高創業投資、技術交易、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能力,重點開展需求調研、戰略咨詢、政策輔導等綜合性和專項性科技服務。積極推動各類研發機構、技術服務機構深入基層、民眾和特殊群體,提供高水平的民生科技服務,增強民生科技發展能力,推進民生事業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協同聯動的民生科技工作推進機制
  
  由科技部門牽頭,加強各級政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提高對加快發展民生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結合相關部門工作職能,形成協同聯動的民生科技工作推進機制。建立科技主管部門牽頭、責任單位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及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積極進取,真抓實干,大力推進科技惠民計劃的組織實施,共同推動民生科技工作快速發展。
  
  (二)切實加大對民生科技的投入力度
  
  積極貫徹落實公共財政政策,加大對民生領域的科技投入力度,促進民生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和產業化。設立自治區科技惠民計劃,積極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民生科技投入體系。政府在財政、稅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等方面給予扶持。積極鼓勵各種創業和風險投資機構、擔保機構及民間資本向民生科技事業和產業集聚,為加快民生科技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
  
  (三)拓展民生科技的國內外合作與交流
  
  以推動前沿技術的合作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轉移、推廣應用為重點,加強對外科技合作交流。以生物醫藥、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預警、生態環保、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問題為重點,積極開展實質性的科技合作。在民生科技領域爭取建設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立民生科技領域的長效合作機制和平臺。注重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走出去、請進來",實現對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四)提高民生科技的宣傳和社會服務能力
  
  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開展遠程人員培訓、科普宣傳、成果推廣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升社會對民生科技的認知水平。大力開展民生科普、民生科技幫扶與救助活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科技的實惠與便利,形成全區上下一盤棋,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的局面。

查看中商資質>>工程咨詢甲級專業

機械 電子 農業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鋼鐵 紡織 化纖 輕工 石油天油氣 綜合經濟
火電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醫藥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務糧) 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給排水、燃氣動力、環境衛生)

更多>>中商的優勢

更多>>典型案例

機械行業 電子行業 醫藥行業 石油天油氣 能源行業
化工行業 輕工行業 紡織行業 化纖行業 有色冶金行業
生態環保行業 建筑行業 農業行業 建筑材料行業 鋼鐵行業
物流行業 市政工程項目 旅游項目 通信信息行業 電力行業

400-788-9700

服務時間:7天*24小時

中商咨詢集團| 關于我們| 媒體報道| 品質保證| 客戶評價| 網站聲明| 媒體合作| 誠聘英才| 廣告服務| 聯系方式| 意見反饋

客服電話: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報告咨詢:400-666-1917 企業上市IPO咨詢:400-788-9689 商業計劃書咨詢:400-788-9700 可研報告咨詢:400-788-9700 產業園區規劃咨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41號嘉泰國際大廈B座13層(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區紅荔路1001號銀盛大廈7層(團市委辦公大樓)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報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57834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3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