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_可行性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商情報網 ?
歡迎您進入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制研究中心!
當前位置:中商首頁 >> 可研報告 >> 項目立項審批政策

報告介紹

黑龍江: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促進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經省政府領導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工程為依托,強化政府引導,完善政策機制,培育規范市場,著力加強技術創新,大力提高技術裝備、產品、服務水平,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形成新的增長點,為改善環境質量,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服務提升。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縮小與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提升技術裝備和產品的供給能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許經營、綜合環境服務等市場化新型節能環保服務業態。
  
  需求牽引,工程帶動。營造綠色消費政策環境,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加快實施節能、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釋放節能環保產品、設備、服務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形成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有力拉動。
  
  法規驅動,政策激勵。健全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強化監督管理,完善政策機制,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形成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進入節能環保領域的積極性。把節能環保產業納入中長期規劃的重點,針對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有效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調控作用。
  
  (三)主要目標。
  
  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高效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市場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0%左右。培育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10家,超5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30家,培育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節能環保服務公司20家。
  
  ——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大幅提高,能源高效和分質梯級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處置、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點突破,裝備和產品的質量、性能顯著改善,形成一批擁有知識產權和國內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部分關鍵共性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節能環保產品廣泛應用。引導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節能環保產品的推廣應用,有效拉動消費需求。
  
  ——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壯大。用能單位廣泛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服務新機制。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設施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運營。
  
  二、推動重點領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加快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
  
  高效鍋爐。依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紅光鍋爐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團結鍋爐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紅旗鍋爐有限公司、黑龍江雙鍋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提高鍋爐自動化控制、主輔機匹配優化、燃料品種適應、低溫煙氣余熱深度回收、小型燃鍋爐高效燃燒等技術水平,加大高效鍋爐應用推廣力度。
  
  高效電動機。依托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大慶永磁電機制造有限公司、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威瀚電氣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同為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提高三相異步電動機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等高效電機設計、匹配和關鍵材料、裝備以及高壓變頻、無功補償等控制系統的技術水平。
  
  蓄熱式燃燒技術裝備。培育一批以高效燃燒、換熱及冷卻技術為特色的生產企業。重點是綜合采用優化爐膛結構、利用預熱、強化輻射傳熱等節能技術集成,提高加熱爐燃燒效率;在預混和蓄熱結合、蓄熱體材料研發、蓄熱式燃燒器小型化方面力爭取得突破。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依托哈爾濱哈飛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黑龍江龍華汽車有限公司、哈爾濱光宇蓄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圍繞哈爾濱市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建設,發展高效節能汽車、純電動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客車,重點解決動力電池系統管理和電池組安全性、可靠性和輕量化以及在嚴寒環境條件下電池充放電性能等問題,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和工藝創新設計,提升核心零部件(動力總成、整車控制、電動車核心部件等)的研發和制造能力,繼續加大對現有零部件產品輕量化優化設計。
  
  半導體照明產品。依托哈爾濱奧瑞德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海格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愛普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突破藍寶石襯底、驅動電路及標準化模組、系統集成與應用等關鍵技術,形成較完整的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關鍵生產裝備、重要原材料實現本省化生產,提高我省企業在寒地半導體照明產品生產推廣的競爭優勢。
  
  新型節能建材。依托哈爾濱鴻盛建筑材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森鷹窗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宇輝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擴大HS-ICF建筑節能體系、節能門窗、新型節能墻體材料等節能產品生產和應用規模,推廣應用散裝水泥、高強鋼筋、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推動住宅產業化發展,推行低碳裝配式住宅。
  
  清潔煤技術。圍繞電力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重點發展大型煤氣化技術、燃煤聯合循環發電和多聯產技術等。推進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促進傳統煤化工升級改造,開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
  
  (二)提升環保技術裝備水平。
  
  大氣治理技術裝備。支持哈爾濱辰能工大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脫硝催化劑制備、資源化脫硫、工業有機氣體凈化、除塵、除汞、汽車尾氣凈化以及工業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推進耐高溫、耐腐蝕纖維及濾料的開發應用。
  
  水處理技術裝備。支持哈爾濱北方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嚴寒地區生活污水脫氮除磷深度處理、飲用水微污染去除、面源污染治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等中水回用、尾水利用設備,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技術裝備,推廣污泥高效脫水技術;開發適合中小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模塊化農村安全應用水設備。研發推廣高通量、持久耐用的反滲透等材料和組件,地下水高效去除持久性有機物、氟、砷、硫酸鹽技術。研究煤礦礦井水井下處理就地復用關鍵技術。
  
  垃圾處理技術裝備。支持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哈爾濱鑫北源電站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哈爾濱哈鍋鍋爐容器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及其傳動系統、循環流化預處理工藝技術、垃圾分選、焚燒處理、有毒有害廢棄物焚燒及二噁英控制成套設備,垃圾焚燒飛灰安全處置與資源化利用設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電子廢棄物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成套設備。
  
  土壤保護技術。圍繞我省農業生產,重點研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擴大農藥化肥源頭減量技術應用范圍。
  
  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重點提高細顆粒物(PM25)等監測儀器設備的穩定性,完善監測數據系統,提高大氣、水、重金屬在線監測儀器設備,環境空氣、水質智能監控系統及其核心傳感單元、射頻識別和物聯網芯片等技術水平,加快大氣、水等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站點及網絡建設。
  
  (三)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
  
  再制造。提升再制造產業創新能力,研發廢舊電機回收,無損拆解、表面預處理、零部件疲勞剩余壽命評估等再制造技術裝備。
  
  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積極推進哈爾濱、七臺河市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再生資源清潔化回收、規模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推廣大型廢鋼破碎剪切、報廢汽車和廢舊電器破碎分選等技術。提高稀貴金屬精細分離提純、塑料改性和混合廢塑料高效分揀、廢電池全組分回收利用等裝備水平。
  
  廢棄物綜合利用。以雞西、雙鴨山、七臺河、鶴崗市等四煤城為帶動發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和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產業;以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建設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地;以大、小興安嶺林區為重點建設林業三剩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以哈爾濱市-牡丹江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分別為兩翼加快餐廚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支持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高以煤矸石、粉煤灰、農林廢棄物等為原料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重點突破秸稈綜合利用關鍵性技術。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工業固體廢物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均達到85%以上。
  
  (四)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擴大市場消費需求。
  
  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支持重點用能單位和公共機構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開展節能量審核、能源審計、“節能醫生”診斷等專業服務,培育一批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做大做強。建設“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節能量交易等市場化節能機制。
  
  擴大環保服務產業。充分發揮和調動第三方專業環境服務公司對環境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優勢,以環境公共服務設施和石油化工、制藥、煤化工、糧食深加工等重點行業為突破,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比例。鼓勵發展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模式,加快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排污權交易、綠色認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新興環保服務業。
  
  培育再制造服務產業。支持專業化公司提供再制造服務,建立再制造舊件回收、產品營銷、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推動構建廢棄物逆向物流交易平臺。
  
  擴大節能環保產品市場消費。貫徹落實節能產品惠民政策和能效“領跑者”計劃,推動生產、購買、使用高效節能產品。引導企業積極申報節能產品、環保產品、環境標志產品等認證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目錄。落實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出租車、物流車補貼試點相關政策。大力支持發展生物質潔凈燃料。嚴格落實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制度。政府普通公務用車要優先采購符合公務用車配備標準、燃油經濟性達到要求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擇優選用純電動汽車
  
  三、發揮政府帶動作用,引領社會資金投入節能環保工程建設
  
  (一)加強節能技術改造。組織實施鍋爐(窯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綠色照明、流通零售和數據服務領域節能技術改造工程,支持余能發電上網,逐步推行對營運車輛實施清潔能源改造。推動實施燃煤發電機組節能減排改造升級行動計劃,爭取用三年時間,全省各規模等級燃煤發電機組供電煤耗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以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推動齊齊哈爾市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改造步伐,按時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
  
  (二)推動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及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到“十二五”末,萬家企業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 23331—2012)要求的企業能源管理體系。鼓勵萬家企業自愿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并在相關工作中對認證結果予以采信,在申報國家及省級節能環保項目時予以優先支持。支持萬家企業開展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提升能源消費數字化管理水平。
  
  (三)大氣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工程。嚴格執行《黑龍江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落實企業污染治理主體責任,開展多污染物協同防治,推動電力、熱力、石油石化等重點行業加快脫硫脫硝除塵技術改造,煉油行業加快提高油品標準的工藝改造,嚴禁野外焚燒秸稈,加快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啟動實施安全飲水、地表水保護、地下水保護等清潔水行動,加快松花江流域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重點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實施土壤環境保護工程,開展土壤污染防治修復與尾礦庫治理試點示范。加大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行力度。加快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地下工程建設,推進建筑中水利用和城鎮污水再生利用。探索城市垃圾處理新出路,實施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廢棄物示范工程,鼓勵建設大型垃圾焚燒示范工程。到2020年底,所有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新增配套污水管網長度2400公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2%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35%以上。加強城鎮園林綠化建設,提升城鎮綠地功能,降減熱島效應。推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引導企業和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推進賓西、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建設,推動各類園區建設廢物交換利用、能量分質梯級利用、水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實現園區內項目、企業、產業有效組合和循環鏈接。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8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6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
  
  (五)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到2020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200萬平方米以上,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比例超過20%;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推動政府投資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建筑全面實行供熱按戶計量;推進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實施供熱管網改造1500公里以上;在各級機關和教科文衛系統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100家,完成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300萬平方米,帶動綠色建筑建設改造投資和相關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
  
  四、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一)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積極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加大節能環保產業投入力度。支持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及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以試點方式逐步推行。鼓勵企業研發高附加值產品,對獲得國內首臺(套)產品認定的企業,按照規定給予支持。增加農村電網改造資本金投入,加快農村電網建設,實現城鄉節能環保事業同步發展。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多種方式,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能源、水等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二)擴寬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探索保險資金以投貸組合等方式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推廣特許經營權、項目收益權、收費權、股權、排污權質押等貸款業務。支持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資質好、管理規范的節能環保企業的擔保力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和外資進入節能環保領域。加強銀政企合作,逐步把企業新建項目的能評、環評及節能環保產品認證、獎勵等節能環保信息納入企業征信系統。
  
  (三)簡化節能環保項目審批手續。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備案,一律在所在地辦理;在已批準的自有建設用地范圍內,不新增建設用地,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新增建筑面積和不改變建筑結構的情況下,原則上不再辦理國土、規劃等手續;對完成規劃環評的園區引進的省內急需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產業項目,簡化環評程序,重點加強日常監管。
  
  (四)優先保障土地供應。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集中資源化處理中心等國家支持的節能環保重點工程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中給予重點保障。對符合省優先發展產業目錄的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建設用地容積率和建筑系數分別超過國家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40%以上、投資強度增加10%以上的,按照規定給予優惠;現有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五)完善價格、稅費等經濟手段。落實鼓勵余熱余壓余能發電、背壓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價格政策以及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除塵電價政策,加大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實施力度,執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和電動汽車相關用電價格。推行節能發電調度。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積極爭取國家在我省設立城市綜合試點。嚴格落實國家有關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加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政策規定執行。完善供熱計量價格、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制定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的經濟政策,促進污泥無害化處置。采取政府建網、企業建廠等方式,鼓勵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市場化建設和運營。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完善礦產資源補償制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六)增強科技創新支撐。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節能環保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省重點建設的節能環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優先在骨干企業布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骨干企業聯合組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及技術轉化應用服務平臺。把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列入年度科技計劃。在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且利用廣泛的領域,加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力度,為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提升環保技術裝備水平提供強力支撐。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打造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的智力優勢和人才高地。
  
  (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以及首批省級生態市、前三批省級生態縣(市、區)建設,在借鑒和總結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緊密結合,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內生動力,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節能環保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體系以及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
  
  五、保障措施
  
  (一)嚴把項目節能環保準入關。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效水平和排污強度必須達到國內同行業、同規模領先水平,用能設備達到一級能效標準,其他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用能設備達到二級以上能效標準;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
  
  (二)加快節能環保法規標準及執法能力建設。適時制定、修訂一批節能環保地方標準,逐步提高重點行業單位產品地方能耗限額標準,完善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保設備制造標準體系,強化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充分發揮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催生促進作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不斷加強各級節能、環保監察執法機構能力建設,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監測、評估體系和技術服務平臺。加強對節能環保標準、認證標識、政策措施等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依法加大對環境污染犯罪的懲處力度。認真落實執法責任追究制。
  
  (三)強化目標責任。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健全節能減排預警機制,強化節能減排目標進度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管理,落實獎懲措施,實行問責制。落實萬家企業節能量目標,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評價考核力度。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形成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倒逼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的要求,明確任務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切實推動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查看中商資質>>工程咨詢甲級專業

機械 電子 農業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鋼鐵 紡織 化纖 輕工 石油天油氣 綜合經濟
火電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醫藥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務糧) 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給排水、燃氣動力、環境衛生)

更多>>中商的優勢

更多>>典型案例

機械行業 電子行業 醫藥行業 石油天油氣 能源行業
化工行業 輕工行業 紡織行業 化纖行業 有色冶金行業
生態環保行業 建筑行業 農業行業 建筑材料行業 鋼鐵行業
物流行業 市政工程項目 旅游項目 通信信息行業 電力行業

400-788-9700

服務時間:7天*24小時

中商咨詢集團| 關于我們| 媒體報道| 品質保證| 客戶評價| 網站聲明| 媒體合作| 誠聘英才| 廣告服務| 聯系方式| 意見反饋

客服電話: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報告咨詢:400-666-1917 企業上市IPO咨詢:400-788-9689 商業計劃書咨詢:400-788-9700 可研報告咨詢:400-788-9700 產業園區規劃咨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41號嘉泰國際大廈B座13層(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區紅荔路1001號銀盛大廈7層(團市委辦公大樓)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報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57834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30242